伏俟城
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石乃亥镇西北铁卜卡古城。西魏大统六年(540),吐谷浑夸吕可汗建都于此。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“夸吕立,始自号为可汗,居伏俟城,在青海西十五里,虽有城廓而不居,恒处穹庐,随水草畜牧。”隋大业五年(609)于此置西海郡。
在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北铁卜加。西魏大统六年(540年)吐谷浑夸吕可汗建都于此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置西海郡。
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北石乃亥镇西北铁卜卡古城。西魏大统六年(540),吐谷浑夸吕可汗建都于此。《北史·吐谷浑传》:“夸吕立,始自号为可汗,居伏俟城,在青海西十五里,虽有城廓而不居,恒处穹庐,随水草畜牧。”隋大业五年(609)于此置西海郡。
在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北铁卜加。西魏大统六年(540年)吐谷浑夸吕可汗建都于此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置西海郡。
北宋置。在今四川蒲江县南金釜山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: 蒲江县 “有盐井砦。”
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南马陆镇。清光绪《嘉定县志》卷1:马陆镇“昔有马军司陆南大居此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嘉定区中东部。面积31.43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陆,人口2000。相传因南宋马军司陆
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下。《清史稿·徐治都传》:康熙十九年(1680),“治都与镇安将军噶尔汉督兵溯江上,分军为三队击贼(指吴三桂军),进克下关城”。即此。
又作左蠡。城名。东晋卢循所筑,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左里镇。《晋书·卢循传》:义熙六年(410),卢循为刘裕所败,“欲遁还豫章,悉力栅断左里”。即此。里,又作蠡(《太平寰宇记》),因在彭蠡湖(今鄱阳湖)之
在今甘肃文县东北临江乡。《清一统志·阶州二》: 临江关 “本临江砦,其下即临江渡也,为陇蜀通道”。
在今上海市北部,跨嘉定、宝山、闸北、虹口、杨浦等区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:走马塘“在县东南二十里。西通横沥,东南由江湾浦入吴淞江”。
在今浙江新昌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新昌县:云溪山“在县东八十里。高五百余丈,周二十里。攒峰数重,水缘岩下,飞瀑如雪。有石桥亘其上”。
即今江西龙南县城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虔州“有百戍”。《宋史·地理地》 赣州:龙南县“取百丈龙滩之南为义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百丈戍“今龙南县治”。即今江西省龙南县。唐属信丰县。五代南唐保大十年
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旧县乡。《清一统志·保德州》: 河曲故城 “在河曲县东南七十里,周六里有奇。宋太平兴国中土筑,元至正中增筑南面小城。明万历中甃以砖石,并为县治。……乾隆二十七年移治西北河堡营”。
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定番州: 遶翠江 “在 (卧龙番长官司)司治南。自山涧中绕流而东,亦入都泥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