俱利城
在今河南渑池县西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谷水又东径秦、赵二城南……世谓之俱利城。耆彦曰: ‘昔秦赵之会,各据一城,秦王使赵王鼓瑟,蔺相如令秦王击缶处也。’” 《元和志》 卷5渑池县: “谷水,南去县二百步。东经秦、赵二城,俗谓之俱利城。东城在县西十三里,西城在县西十四里,昔秦、赵会于渑池之处。”
在今河南渑池县西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:“谷水又东径秦、赵二城南……世谓之俱利城。耆彦曰: ‘昔秦赵之会,各据一城,秦王使赵王鼓瑟,蔺相如令秦王击缶处也。’” 《元和志》 卷5渑池县: “谷水,南去县二百步。东经秦、赵二城,俗谓之俱利城。东城在县西十三里,西城在县西十四里,昔秦、赵会于渑池之处。”
在今浙江文成县西北四十里南田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青田县: 南田山 “上有沃土,多稻田,岁旱亦稔。唐广德中,袁晁之乱,邑人多避难于此。明初刘基亦家于山中”。
金置,属三原县。即今陕西三原县治。元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移三原县治此。(1)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中部。面积49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龙桥,人口300。明代成圩。原名干桥市,因圩北
①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书院之右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西屿“宋张栻、朱子讲学时所名也”。②即今台湾省澎湖县西渔翁岛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西屿头屿“中有二三居民,此屿即内堑外堑背山,凡船只自内地
即今广西马山县西南三十里乔利乡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恩府:“旧治在府西北。正统七年迁府东北之乔利”,即此。
①唐贞观八年 (634) 置,属黄县。即今山东蓬莱市。神龙三年 (707) 于此置蓬莱县。②南宋置,属来宾县。在今广西来宾县东三十二里二沟村南红水河中蓬莱洲上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象州: “景定三年,徙
亦作威振堡。明置,属宁夏前卫。即今宁夏平罗县东北威镇堡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二》: 威镇堡 “本朝初设把总,嘉庆十五年改设外委。东北有边墙一道,即北长城也。下有东西二闇门,为汉夷互市处”。
亦作渡田河。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北、龙川县东北之寻邬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杜田河“在县北。《志》云:水自安远寻邬保东流百五十余里,复折而西流,名曰赤水渡。又西南流入龙川县界,为河明潭,下流注于东
亦名黄龙滩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。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 “峡中有瞿塘、黄龛二滩,夏水回复,沿泝所忌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 148夔州奉节县: 黄龙滩,“ 《荆州记》 曰: 三峡之首,北岸有白盐峰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信阳府置,治所在信阳县 (今河南信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、罗山二县地。二十年 (1283) 徙治罗山县 (今罗山县)。三十年 (1293) 属汝宁府。元末废。
即今四川理县东北之孟屯沟。源出县北鹧鸪山东麓,东南流经上孟、下孟两乡,于薛城东北注入杂谷脑河。清同治 《直隶理番厅志》 卷1: 孟董水“源出梭磨土司克州雪山,水南北分,南流为孟董水,计一百三十里至厅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