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傅昜山

傅昜山

即傅阳山。在今江西德安县境。一说在今波阳县境内。“昜” 古 “陽 (阳)” 字。


古山名。昜,古“陽(阳)”字。傅,或作“敷”;作“”,乃传写之误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豫章郡历陵县:“傅昜山、傅昜川在南,古文以为傅浅原。”《通典》江州浔阳郡浔阳县:“又有蒲塘驿,即汉历陵县也。王莽改为蒲亭。今驿前有敷浅原,在西数十里有傅阳山。”唐蒲塘驿即今江西省德安县,故一般都认为山在德安县境。但据《太平寰宇记》饶州及蔡沈《书集传》引晁以道说历陵今地在饶州鄱阳县(今属江西)境内,故德安说尚未能定论。所指何山,更无确说。《尚书》伪孔传谓:“敷浅原,一名博阳山,在扬州豫章界。”《史记集解》同;而《太平寰宇记》江州又谓博阳山在德安县南,别有敷浅水即为敷浅原,与《通典》略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穹州

    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西博州羁縻州置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黑水、红原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长沙沟

   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宝应县:长沙沟在“县东二十五里。西接运河,东入广洋湖”。

  • 新化屯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 (1392) 置,属五开卫。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。清废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置,治今贵州省黎平县东北,属五开卫。清初废。

  • 清远峡营

    在今广东清远市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清远县: 清远峡营 “在县东峡山下,亦曰峡口营”。

  • 乌龙泉

    在今湖北武昌县南十七里乌龙泉镇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 引《江夏县志》:乌龙泉“峰回路转处,巨石夹道,或立或伏,其水夏凉冬温,甘甚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中部。属乌龙泉街道办事处。人口1.7万。

  • 万户山

    在今山西汾阳县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2汾州府:万户山“延袤二十里,高八十丈,平坦可居万户, 因名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其巅平坦,可居万户,故名。

  • 终南县

    西魏分盩厔县置,寻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) 复置,属雍州。治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终南镇。贞观八年 (634) 又废。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复置,为清平军治。元至元初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

  • 腰鼓城

    即吴越国杭州罗城。在今浙江杭州市。唐景福二年 (893) 钱镠建。周七十里。因其南北修长,东西狭窄,形似腰鼓,故名。

  • 姜家畈

    即今湖北红安县。旧属麻城县,明嘉靖四十二年 (1563) 置黄安县于此。

  • 平原郡

    ①西汉初置,治所在平原县(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平原、陵县、禹城、齐河、临邑、商河、惠民、阳信等市县地。东汉永宁元年(120)改为平原国。建安十一年(206)复为郡。三国魏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