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元城县

元城县

①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沙鹿旁(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元城县注:“应劭曰: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, 因而遂氏焉。”三国魏为阳平郡治。北魏属魏郡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置,属魏州。移治古殷城(今山东莘县西南),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)并入贵乡县。圣历二年(699)复置,移治王莽城(今大名县东北)。开元十三年(725)又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,并与贵乡县同治。五代唐改名兴唐县,后晋复名元城县。北宋为大名府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并入大名县,寻复置,为大名路治。明为大名府治,洪武三十一年(1398)移治今大名县。1913年并入大名县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阳平郡。寄治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北魏移治今宁阳县南。


古旧县名。西汉置。治今河北省大名县东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,因而遂氏焉。”属魏郡。三国魏属阳平郡。西晋为阳平郡治。东魏天平初改属魏尹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置,移治今山东省莘县朝城东北。属魏州,大业初属武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)并入贵乡县,圣历二年(699年)复置。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,与贵乡县同为魏州治。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改为兴唐县,晋复旧名。宋、金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、大名府路治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并入大名县,后复置。为大名路治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移治今大名县,为大名府治。清乾隆二十三年(1758年)后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治。1913年裁府,并元城县入大名县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冀南行署曾设此,1949年仍并入大名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化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安蛮左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北。梁为安蛮郡治。北周废。②西魏改安化县置,属随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南光化铺乡。北周改为光化县。③隋开皇十七年 (597) 改宋广县置,属安州。治所在今广

  • 涞流河

    ①亦作来流水。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、阿鲁科尔沁旗境之乌力吉木伦河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上京临潢府: “涞流河自西北南流,绕京三面,东入于曲江,其北东流为按出河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8大宁卫: 涞流水 “在

  • 凤城县

    1913年改凤凰厅置凤凰县,1914年因与湖南凤凰县重名改为凤城县,属奉天东边道。治所即今辽宁凤城市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45年改属安东省。1949年属辽东省。1954年仍属辽宁省。1985年改设

  • 滔河

    在今湖北郧县东北。为丹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 滔河 “在郧县西北一百七十里。自陕西商州商南县流入,东一百四十五里至盘道保,流入河南南阳府淅川县界”。丹江支流。在湖北、河南、陕西三省交界处。凡遇

  • 清水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天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十五里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陕西卷下:清水县“以清水在县境” 为名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略阳郡。北魏为清水郡治。隋大业初属天水郡。唐属秦州。宝应元年 (7

  • 威州

    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怀集县(今广东怀集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怀集县 (除西北部分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②唐贞观元年 (627) 改辽州置,为羁縻州,属幽州都督府。治所在威化县 (

  • 卢番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卢番静海军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北五里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卢番静海军安抚司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

  • 丙龙岩

    在今云南双柏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��嘉县:丙龙岩“在县(治今��嘉街)北十里。岩高数丈,下有水, 自景东府流入境,下流亦入于卜门河”。

  • 均县

    1912年改均州置,属湖北襄阳道。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旧均县城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58年徙治沙沱营(今丹江口市)。1983年改设丹江口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均州改置,治均州(今湖北丹江口

  • 昆 (崑) 楼山

    在今四川邻水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邻水: 昆楼山 “山岩叠峙,势如楼观。《宋志》:乾德四年,移县治于昆楼镇谓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