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兴隆镇

兴隆镇

①旧名三里三镇。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。清宣统三年(1911)改名兴隆镇。民国白眉初《满洲三省地志》卷3:“拜泉县西南八十里三里三镇,又名兴隆镇。”

②清置,属巴彦州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北兴隆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巴彦州:“西北:兴隆镇州判。”民国设县佐。

③清置,属潜江县。在今湖北天门市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陆府》:兴隆镇“在潜江县北十五里。为水陆要冲”。


(1)在河北省兴隆县中西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93平方千米。人口6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 8000。因兴隆山得名。原为清东陵“后龙风水禁地”,1914年开禁后商贾云集,渐趋繁荣。1931年始为县治。1956年设城关镇,1958年改公社,1980年复镇,1989年改今名。主产玉米、谷子、高粱,盛产梨、苹果、红果。有铸造、建材、印刷、果酒、罐头、服装等厂。京承铁路及112国道、京建公路经此。(2)在辽宁省新民市东部。面积138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 2840。原名五十家子,1905年设火车站,取邻村兴隆店为站名,故名。1956年设五十家子乡、孤家子乡、祝家子乡,1958年合并设兴隆店乡,同年改兴隆店公社。1961年改兴隆公社,1983年改乡,1985年置镇。辽河经此。主产稻、玉米等。有机械、塑料、服装、纸制品等厂。京哈铁路、304国道经此。(3)在吉林省九台市北部偏西。面积188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赵朝阳沟,人口730。取镇内屯名为镇名,求吉祥。1956年设兴隆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92年置镇。2001年春阳乡撤销并入。主产稻、玉米。有农机修配、制砖等厂。九德公路经此。(4)在吉林省双辽市北部。面积155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有,人口610。取吉祥意而名。1956年设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农牧并重。有综合加工厂和采石场。203国道经此。(5)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区南部。面积65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乜河村,人口 6990。1937年设兴隆区,1949年改第十区。1956年改兴隆乡,1958年改上游公社,1959年改兴隆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改镇。产玉米、大豆、小麦等。有机械、化工、纺织、建材、造纸等厂。201国道经此。(6)在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北部。面积201.3平方千米。人口9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4.3万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设兴隆镇,1912年改第四保公所,1939年改兴隆街公所。1950年改第十一区,1958年改兴隆公社,1980年复镇。主产玉米、大豆等。有草编、刺绣、机械制造、粮油加工、化工等厂。是县西北部工业城镇和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滨北铁路经此,公路通巴彦、洼兴等地。(7)在黑龙江省友谊县西部。面积218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村,人口 4390。1946年设兴隆区,1950年改第九区。1956年设兴隆乡,1958年改公社,1985年改镇。产玉米、大豆、小麦、稻等。有粮油加工、建材等厂。福前铁路经此。公路通福利、友谊、宝清等地。(8)在江苏省扬中市中部,东、西临长江。面积50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 5000。清光绪初年名青龙镇,宣统三年(1911年)以谐音改今名。1949年为兴隆乡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2001年三跃镇并入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及生猪、淡水鱼等。有针织服装、塑料编织、仪表、塑料、化工、丝绸等厂。新八等公路经此。有烈士纪念碑。古迹有东岳庙。(9)在山东省临邑县西南部。面积93平方千米。人口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寺,人口950。明代建村。1940年侵华日军占古刹兴隆寺为据点,标今名。镇境解放后为第四区,建国后称老屯区。1956年改称兴隆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6年置镇。2000年田口乡并入。土马河流经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染织、绳经、草编等厂。永莘公路经此。(10)在河南省社旗县中部。面积46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保其岗,人口270。因境内兴隆村得名。在唐河东岸,清代时为一码头,商业兴隆,故名。1975年建吕楼公社,1982年改兴隆镇公社,1983年改兴隆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、芝麻等。有面粉、综合修理等厂。公路北接南驻公路。古迹有茅草寺遗址。(11)在湖北省枣阳市东部。面积188平方千米。人口5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2万。传清末有李氏兄弟名兴隆、兴集在此开设茶馆,逐步成集,称兴隆集。1951年属枣阳县第十二区,1958年属东风公社。1961年属兴隆区,1975年置兴隆公社,1984年改置镇。华阳河由南注入滚河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料作物。有车床、电子仪器、农机等厂。为市东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汉丹铁路、316国道经此。(12)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境北部。面积103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牌坊边,人口 1000。明置晃州驿,清置晃州汛皆在此地。由于开发较早,水陆交通便利,因而商旅不绝,故谓兴隆,名由此得之。1958年为沙湾乡,因与洪江市沙湾乡同名,又恢复兴隆乡,后改公社。1984年改乡,1999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大豆、油茶、柑橘、板栗。县卷烟厂、酒厂、造纸厂等设此。湘黔铁路经此,设新晃站。302国道横贯东西。(13)在重庆市渝北区西部。面积52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街道,人口 1670。明末建场,镇以场名。1929年置兴隆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。1993年与杜家乡、广佛乡合并建兴隆镇。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川东气矿采气单位及采煤、建材、酿造等厂矿。210国道纵贯境内。(14)在重庆南川市西郊。面积76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场,人口 1310。清乾隆时建场。1940年设乡。1949年后仍设兴隆场乡,1992年建兴隆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甘薯。有红茶、造纸、啤酒等厂。南大、南巴公路经此。(15)在重庆市奉节县南部。面积98.3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角坝,人口690。以镇境内原有兴隆寺得名。明、清属土字乡,1942年从土字乡分出设兴隆乡。1958年建兴隆公社,1983年复乡。1991年并入三桥、新贺乡置兴隆镇。主产玉米、薯类。特产木耳、香蕈、党参、生漆。有水电、水泥、林木加工、修配等厂。为县境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奉恩公路经此。(16)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。面积180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坪,人口 1200。1924年置兴隆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2000年置镇。产稻、玉米、生漆、油桐、乌桕等。有粮油加工、农机等厂。酉来公路经此。(17)在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中部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1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500。传因一商人在此开店兴隆,故名。1949年为兴隆乡,1962年改为公社,1984年复乡,1995年置镇。主产姜、黄麻、薏苡、甘蔗等。有采盐、砖瓦、化工、榨油等业。产天然气等。贡井盐厂采卤车间驻此。通公路。(18)在四川省广汉市北部。面积34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700。因原有兴隆渡,故名。1949年为兴隆乡,1958年为公社,1981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有皮革、曲酒、粮油加工等业。“房湖大曲”有名。广金公路经此。(19)在四川省绵竹市中部。面积25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 1200。清末以米市著称。1949年为兴隆乡,1958年为公社,1984年复乡,1994年置镇。有节能材料、石膏板、水泥预制等业。绵安公路经此。有三国魏将邓艾冢遗址。(20)在四川省双流县东南部。面积41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场,人口 3200。1949年为兴隆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2001年置镇。为县水稻制种基地和水果、草莓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。有机砖、榨油等企业。有公路经此。(21)在四川省中江县西南部。面积40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 2500。古称梅花镇,明建龚市镇,清初以“兴隆发达”之意名兴隆场。1949年为兴安乡,1951年更名为兴隆乡。1958年为公社,1984年复乡,1988年建镇。有炼铁、机砖、织袜、榨油、酿酒等业。历为著名牛市,每年春季举行赛牛交易会。赵淮公路经此。(22)在四川省泸定县东部。面积106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800。清设驿站名龙巴铺,后因集市日益兴隆成集后更今名。1949年为兴隆乡,1958年为公社,1984年复乡,1992年改镇。有红色花岗石、石灰石、煤、铅、锌等矿。花椒产量居全县之首。泸石公路经此。有白马古墓、宁远寺、化林营、观音阁等名胜古迹。 (23)在四川省安岳县南部。面积80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 2400。清代建场。以“生意兴隆”之意而得名。1949年为兴隆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主产棉花、油菜籽、蚕茧、生猪等。为县油桐、柠檬、用材林生产基地。有酿酒、建筑、农机修配、五金、农副产品加工等业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通公路。大成山有烈士陵园。(24)在四川省岳池县北部。面积62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 1080。清设驿站,后渐成集。1949年为兴隆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。1992年置镇,高升乡并入。产油菜籽、蚕茧、水果。特产黄龙香米,昔为贡品。有生物化工、酿酒、粮食加工等厂及林场。(25)在贵州省安龙县东南部。面积188.5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狗场,人口 4000。1950年为兴隆乡,1953年分置木城、冗华、石盘三乡。1959年置兴隆公社。1962年分置木城、冗华、石盘三公社,1992年合并置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。324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兴隆一线天、仙鹤坪。(26)在贵州省湄潭县中部偏东。面积146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,其中有土家、仡佬、苗等少数民族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村,人口 2150。地名取集市兴旺隆盛之意。1932年置兴隆、凤仪、龙潜等乡,1953年析置兴隆、凤凰、大芦、庙塘、水龙等乡,此后多有变更调整。1992年以兴隆场、水洼子、庙塘、大芦四乡合并置兴隆镇。多为丘陵地,是县内重要粮油产区。有酿酒、综合加工等厂。附近有大片茶园。湄黄公路经此。(27)在陕西省泾阳县西北部。面积36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庄,人口 2360。相传山西籍人始居,原名山西庄。清光绪年间改今名。1956年设兴隆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7年设镇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机械加工、农机等厂。有公路通桥底镇、县城。(28)在陕西省平利县北部。面积206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新厂,人口450。以境内新厂、龙王庙二村名首字“新龙”谐音“兴隆”得名。1952年设兴隆乡,1962年设公社,1983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中坪、冠河二乡合并设兴隆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,盛产茶叶、生漆、油桐、蚕茧、松脂、烟草。有公路接316国道。(29)在陕西省镇巴县东北偏中部。面积128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场,人口 1250。原名五块石,清道光四年(1824年)淹没于水,八年后建新村,取“兴旺昌盛”意命名兴隆场。1949年设中市乡,1961年改设兴隆公社,1983年设兴隆场公社,1984年改乡。1996年与青狮乡合并设兴隆镇。主产玉米、稻、小麦,并产茶叶、核桃、蚕茧、板栗、香菇。为县东北部农副产品交易地。有公路接210国道。(30)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东南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兴隆,人口 2840。清立集市,后以吉祥意改今名。1953年由隆德县划归西吉县。1958年设兴隆公社,1983年改乡,1986年置镇。为县内粮食主产区之一。主产小麦、玉米。有农机修配、亚麻、乳制品、砖瓦、淀粉加工等厂。建有大型农贸市场。是县境南部及邻县毗邻地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。中静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鹫峰

    ①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普济寺北。清许琰《普陀纪胜》:“灵鹫峰在普济寺后,正南寺之主山,三石嵯峨并立,东峰倍高,约二丈,昂头尖喙,宛似定鸟,故以灵鹫名焉。”②即飞来峰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西灵隐寺前。《

  • 戏水

   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。源出骊山,北流入渭。古戏亭在其西。《史记·秦二世本纪》:“二年冬,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。”即此。古水名。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。源出骊山,北流经古戏亭东,又北入渭。秦二世二年(前

  • 洮大铁路

    从吉林洮安 (今白城市) 至大赉 (今大安市)。长119公里。伪满于1935年建成。今为长白线西段。

  • 寻阳驿

   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:寻阳驿“在府城东北。宋元以来,皆置于府城西,明初因之,万历四十一年改置于此。滨江, 以便行旅”。清雍正四年(1726)裁。

  • 星石山

    在今江西广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永丰县: 星石山“在县东二十五里。《志》 云,山周回三十里,高百余丈,罗列周布若陨星然。相传黄巢之乱,尝砦其颠”。

  • 沈疃集

    一作陈疃。即今山东日照市西北五十里陈疃镇(原东陈疃)。明嘉靖《青州府志》卷11:沈疃集“在(日照)县正西七十里”。

  • 斫 (斮) 胫河

    又称阳河。即今河南淇县南折胫河。源出今河南淇县西北二里太和泉,东南流入淇水。《尚书·泰誓下》: 商王受 (纣) “斫朝涉之胫”。《传》: “冬月见朝涉水者,谓其胫耐寒,斩而视之。”《水经·淇水注》:

  • 大段街

    即今江西铜鼓县东北大塅镇。清时设讯。

  • 浪河

   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均州 “曾河” 条下: “又有浪河,在州东南七十里,亦出太和山,东流入汉。”汉水支流。在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东南。源出丹江口市南部红山寺北麓,东北流经白杨坪、

  • 喜鲁林

    亦作喜楼里。明为乞勒尼卫治。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西喜鲁林古城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喜鲁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