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文山
即今云南建水县南焕文山。宋大理至明称判文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临安府:判文山“在府城南二十里。高千余仞,中有三峰削出如笔架。昔大理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,因名,有祠在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临安府:判文山,“嘉靖中又易为焕文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焕文山“北拱学宫,三峰秀拔,其影倒入泮池,本名泮文,后易今名”。
即今云南建水县南焕文山。宋大理至明称判文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临安府:判文山“在府城南二十里。高千余仞,中有三峰削出如笔架。昔大理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,因名,有祠在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临安府:判文山,“嘉靖中又易为焕文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:焕文山“北拱学宫,三峰秀拔,其影倒入泮池,本名泮文,后易今名”。
①明置,即今辽宁开原市东南五十里松山堡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三万卫 “威远堡” 条下: “又松山堡在靖安堡西南,与中固城、柴河堡接境。”②明置,为广宁中左千户所治所。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松山乡。《方舆
①唐开元八年 (720) 升蒲州置,治所在河东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)。同年改蒲州。乾元三年 (760) 复置河中府。辖境相当今山西西南部龙门山以南,稷山、芮城县及运城市以西,陕西大荔县
在今陕西勉县东北褒城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复二年(902),“王宗播攻马盘寨”,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勉县褒城西北。唐天复二年(902年),王建将王宗播攻马盘寨,李继密战败,奔还汉中,即此。
在今河南卢氏县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卢氏县:“又西有白华关。”路通陕西。元末尝设兵戍守。
即夏阳路。以灵关(今宝兴县南灵关镇)为名。从四川雅安市西北行逆宝兴河而上,经芦山县、宝兴县,一取今东河越邛崃山至今理县,一取今西河上越夹金山至今小金县。《寰宇记》卷77雅州芦山县:“灵关路在县界,去蕃
即越秀山。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公园。即“越秀山”。
在今广东潮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府海阳县: 新关隘 “在府南”。
即制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。《左传》:隐公五年(前718),“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”,即此。即“制”。
南齐置,为安昌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北。梁、陈时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。为安昌郡治。南朝梁、陈时废。
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饶州置,属江浙行省。治所在鄱阳县 (今江西波阳县)。其辖境相当今江西景德镇市及波阳、余干、万年、德兴、乐平等县地。至正二十一年 (1361) 朱元璋改为鄱阳府,寻改饶州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