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石窟寺

北石窟寺

又称寺沟石窟。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。据清乾隆六十年《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》及《镇原县志》引自唐碑记载,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(509)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。分上、中、下三层,南北长120米。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。北魏的第165窟规模最大,保存最好,窟高14米,长21.7米,宽15.7米。造像以大佛为主,伴以胁侍、弥勒、普贤、阿修罗及佛传故事等。历经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、宋各代开凿,共有窟龛二百九十五个,现存造像二千一百二十六躯,石刻及墨书题字一百五十余方。是甘肃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又称寺沟石窟。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千米寺沟川蒲、茹两河交汇处东岸。据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《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》及《镇原县志》引自唐碑记载,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(509年)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。窟龛开凿在黄砂岩的崖面上,分上中下三层,南北长120米。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。编号165窟(俗称“佛洞”),是窟群中最大、保护最好的一窟。高13.2米,深17.9米,宽21.7米,内造七佛,身高8.1米许;十胁侍菩萨,身高3~4米;二交脚菩萨,高5.8米;还有三头四臂天王,乘象普贤菩萨。前壁门上明窗左右有大型高雕佛本生故事《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》,门外两侧雕有金刚力士和狮子。历经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各代开窟造像,现存窟龛295个、塑像 2100 身。石刻及墨书题字150方、碑刻7通。壁画较少,多已残缺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悉立

    西藏古代族部名。《敦煌吐蕃文书》载: 在悉立地区,首领为章首领,名叫诺那。《新唐书· 西域传》: “悉立当吐蕃西南。”又《章求拔传》: 章求拔 “居悉立西南四山中,后徙山西,与东天竺接”。悉立为西藏最

  • 束鹿岩

    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束鹿县:束鹿岩“在县(治今辛集市东南新城)北,外隘内广,可容千人。一名三邱古洞。县盖以此岩名”。

  • 调弦 (絃) 穴口

    在今湖北石首市东调关镇 (调弦口)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》: 调弦穴口 “在石首县东六十里。岸上有调弦亭。水溢则泄入监利界”。

  • 哲格苏台河

    即鱼河。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母哈日沟 (或译为木呼尔沟)。

  • 高罗寨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四十五里积石。明洪武二十年 (1387) 置巡司于此。嘉靖中废。

  • 莲塘村

    即今广东从化市东北良口镇。清顺治中流溪巡司移驻于此。

  • 齐宁县

    南齐永明元年(483)置,属广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江都市东北。中兴元年(501)废。古县名。南朝齐永明元年(483年)置,治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。属广陵郡。中兴元年(501年)废。

  • 百牢关

    ①在今四川奉节县东。杜甫《夔州歌》中有“白帝高为三峡镇,夔州险过百牢关”句,后人因以为夔州有百牢关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7夔州:百牢关,“辛毗曰:夔州百牢关,兵马不可越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夔州府奉节县:

  • 承匡县

    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匡城乡。后徙襄陵,改为襄邑县。

  • 珠子河

    即今辽宁黑山县北羊肠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卫: 珠子河 “在卫东北。源出白云山,南流入辽河”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一》: 珠子河 “在广宁县东北四十里。…… 《通志》: 今白土厂东,惟羊肠河从边外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