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陀山
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:北陀山“山高岭峻,登陟艰阻。山后有天池,一名峡口塘。石山对峙,潭水清沏,源常涌不竭。旧为瑶僮出没处。万历中筑城于天池之前,设兵防戍。《里道记》:北陀山有小路, 自峡口至大江口,计里一百五十,为滩六十有五”。
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昭平县:北陀山“山高岭峻,登陟艰阻。山后有天池,一名峡口塘。石山对峙,潭水清沏,源常涌不竭。旧为瑶僮出没处。万历中筑城于天池之前,设兵防戍。《里道记》:北陀山有小路, 自峡口至大江口,计里一百五十,为滩六十有五”。
在今福建泰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泰宁县:二十四溪在“县西四十里。汇山溪之水东出,有石山夹岸错立,崒嵂周密,凡二十四曲,西南至梅口入大溪”。
在今云南嵩明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云南府:龙巨江“一名龙济溪。源出寻甸果马山,流经嵩盟州东南,入嘉利泽”。
唐置,属羁縻长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境。后废。
一名胜水岩。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四十五里黄牛顶。海拔895米。《清一统志· 永平府一》“箭笴山” 条下: “东北为胜水岩,以西其巅尤狭,置木梯以行,俗呼为背牛顶,以山后有石如牛,故名。”
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北六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六年(前211),“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,有人持璧遮使者曰:‘为吾遗滈池君’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平舒城北。城侧枕渭滨,半破沦水
亦名绣江。在今山东章丘市境。北流注入小清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1章丘县: 淯河在 “县东一里。即绣江也。亦出长白山,合百脉泉及东、西二麻湾泉,西北流,汇为白云湖,北流入小清河”。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杂罗县为龙岩县,属临汀郡。治所即今福建龙岩市。明《八闽通志》卷2《地理·郡名》:龙岩县“以县有龙岩山名”。同书卷8《地理·山川》:龙岩山“在屏峰山下,有小石山突起,中有石穴容百许
即今安徽南陵县西北麻桥乡。清光绪 《南陵小志》 卷1: 麻桥镇在 “县西北二十五里”。
唐贞观三年(629) 析薛城县置,属维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32盐溪县: “有盐溪村,因为名。” 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不孟乡境。永徽元年 (650) 省入定廉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年(628年)析薛城县置,治
唐至德二载 (757) 改安京县置,属宁越郡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北小董西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) 改为安京县。古县名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安京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北小董西。属宁越郡、钦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