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名景亳、北亳,在今河南商丘县北。相传商汤曾都此。《尚书·伊训》: “造攻自鸣条,朕哉自亳。” 《水经· 汳水注》: “汳水又东径大蒙城北,自古不闻有二亳,疑即蒙亳也。所谓景薄,为北亳矣。” 《史记·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小龙。明洪武六年(1373)改置小龙番长官司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置,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小龙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置小
一称姑余山。在今山东半岛莱阳市东至荣成市成山角间。主峰又名泰薄顶,在文登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20牟平县: “大昆嵛山在县东南四十里。按 《仙经》 云: 姑余山,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上升,有余址尚在,因
隋大业初改连州置,治所在桂阳县 (今广东连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连州市、阳山县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、连南瑶族自治县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) 复为连州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连州置,治桂阳县(今广东连
①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石城县置,为通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达川市。《寰宇记》 卷137通川县: “以地带四达,故曰通川。” 大业初为通川郡治。唐武德初复为通州治,天宝初为通川郡治,乾元初为通州治。
即直城门。汉长安城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西面的中门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1: “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。《汉宫殿疏》 曰: 西出南头第二门也,亦曰故龙楼门。门上有铜龙。本名直门。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。”
即今广西武鸣县之武鸣江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思恩府:“又有大揽江,出城东北大名山下,下流俱入于郁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恩府“清水江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:大榄江一名剑江,出大明山,流入武缘县,沿江立陂
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北石马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兴宁县:石马隘在“县东四十里。路通潮州府程乡、平远县”。
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沙塘镇。清雍正《广东通志》卷18:开平县有“长沙塘墟”。
唐至德二年(757)升凤翔郡置,称西京。治所在凤翔、天兴二县(今陕西凤翔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凤翔、岐山、扶风、麟游、宝鸡、眉县、周至等县市地。上元二年(761)取消西京称号。宝历元年(825)称西都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