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北黟山

北黟山

即黄山。在今安徽黄山市。黄山古称三天子都山。黟、歙建县后,通称黟山。东段走向,偏向东北,称北黟山。此段山势峻峭,古属僻远深山区,开发较晚。唐天宝间,太平建县后,始见黄山之名,《元和志》卷28太平县载:“黄山,在县西南四十里。上有泉水,泉侧多黄连。”同书歙县下仍记旧名,曰:北黟山“在县西北二百六十八里,宣、歙二州分界处”。足见此时以此山为分野,南北两州间已开成通衢,新旧两名同时通行于当时。唐宋以来,黄山之名逐渐替代旧名,形成全山主名。世传唐天宝间敕改为黄山,实为后世附会之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高滩场

    即今四川垫江县东南高安镇。清光绪 《垫江县志》 卷2: 高滩场在 “治东四十里”。雍正七年(1729) 设县丞,嘉庆三年 (1798) 裁。宣统间改置高滩镇。1941年改为高安镇。

  • 文陵

    东汉灵帝刘宏陵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北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:中平六年(189)六月,“辛酉,葬孝灵皇帝于文陵”。同书《礼仪志》注引《帝王世纪》曰:“山方三百步,高十二丈。在雒阳(今洛阳市东北汉

  • 季家市

    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季市镇。清时有巡检驻此。

  • 百丈场

   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北四十里百丈镇。民国《名山县志》卷1:“县东百丈场,三面环山,二水绕护。唐、宋俱设县治。逊清分住绿营。咸丰时,滇(指兰大顺、李永和义军)匪入寇。近年则防地互争,靡不堵御于此。战如败北,

  • 千顷洼

    在今河北景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景州:千顷洼在“州东北三十里。地卑衍, 旧为钟水处。明宣德中,大河北决, 自德州溃入境内,居民危迫,州臣刘深开渠导入此洼,水害遂息”。

  • 云窝

    亦名簇店、鷟店、初殿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骆驼岭后一里。清光绪《峨眉山图说》:“初殿,其山形若鸑鷟,亦名鷟殿,又曰簇店。盖原祗板屋一间,僧煮汤以俟游客蒸炊,后改店为殿,即云窝也。”

  • 当利口

    在今安徽和县东南。为当利水入江入口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刘繇渡江治曲阿,遣“张英屯当利口,以拒(袁)术”。即此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南。为当利浦入江口,六朝时系长江下游北岸滨江要地。东汉兴平元年(19

  • 周安堡

    旧为周安寨,为明右江十寨之一。后置堡。在今广西忻城县南周安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宾州上林县: “西南有周安堡,在八寨中,旧为瑶、僮所据,嘉靖三年讨平之,万历七年改属南丹卫。” 清乾隆四十六年 (178

  • 都亭桥

    在今江苏苏州城内西北隅。《吴地记》曰: “都亭桥,寿梦于此置都驿招四方贤客,基址见存。”

  • 小衢山

    即今浙江岱山县东北小衢山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海盐县:衢山“在县东南海中。亦曰大衢山,其相望者曰小衢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