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浣水
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之白沙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又有湔水入焉。水出绵虒道, 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。吕忱云:一曰半浣水也,下注江。”
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之白沙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又有湔水入焉。水出绵虒道, 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。吕忱云:一曰半浣水也,下注江。”
①即今新疆北部伊犁河。为伊犁河简称。②指今新疆伊犁地区。清乾隆间格琫额《伊江汇览》、咸丰间佚名《伊江集载》皆为记述该地区历史地理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民族、风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献。
①即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铺乡。清初为阜阳至颍上驿站。②即今陕西绥德县北四十里铺镇。清光绪《绥德州志》卷2:四十里铺“在城北,即宋时开光堡”。
即今广西苍梧县西浔江(西江)北岸人和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苍梧县图:西有人和墟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罗州置,治竹山县(今湖北竹山县)。大业初省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分迁州复置房州,仍治竹山县 (今湖北竹山县)。贞观十年 (636) 徙治房陵县 (今房县)。辖境相当今湖
①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灵应山“其山悬崖壁立,岩畔有泉,濆流而下。上有二石穴,一名攻书室,一名灵应洞”。②在今江西龙南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龙南县:灵应山在“县北二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新安县置,为睦州治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。《元和志》 卷25: “以县南有雉山,因名之。” 唐文明元年 (684) 复改新安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初以新安县改名,
地区名。指河西及陇右地区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赞磨 “为东面节度使,专河陇”。相当今甘肃陇山、六盘山以西,包括今河西走廊与黄河支流湟水流域。古地区名。指河西与陇右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赞磨“为东面节
在今台湾省台中市。清乾隆年间余文仪《续修台湾府志》已有“大敦”之名。光绪十三年(1887)于此置台湾县,后改置台中市。集镇名。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南部。属黎安镇。人口达 2300。相传古时福建福州人
1931年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。同年改设全宁县。1931年由翁牛特左旗析置,治乌丹城(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)。同年升全宁县,隶热河省。
即今湖南衡阳县(西渡镇)北二十一里台源镇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二》 “阴坡市”条下:“又台源市,一名紫霞市,在(衡阳)县西五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