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严寺

华严寺

①在今山西大同市城区西南隅。是辽、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清宁八年(1062)“建华严寺,奉安诸帝石像、铜像”。辽保大二年(1122),寺内部分建筑毁于兵火。金天眷三年(1140)重建。明中叶以后分上、下二寺,各开山门, 自成格局。今上、下二寺虽连为一体,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。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,分为两院,有山门、过殿、观音阁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;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,保存有辽代塑像、石经幢、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雷音寺与纯阳殿之间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大峨景“前代于峨眉山,创寺六:一曰光相,二曰华藏,三曰普贤,四曰延福,五曰乾明,六曰华严。光相居山之绝顶,而为游山之底,华严居山之前峰,而为游山者之响导”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41峨眉县:华严寺“在玉女峰下,一名归云,又名会福寺……《峨眉山志》:华严寺,唐福昌达道禅师道场。宋绍兴三年重修。寺有旋螺殿极奇古。有宋绍兴碑,左刻至县十五里,右刻至山顶七十里”。

③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少陵原半坡,北距西安市约三十里。唐贞元十九年(803)建,为中国佛教华严宗发源地。清乾隆年间,少陵原一部分崩塌,寺内殿宇全毁。现仅有砖塔两座。


(1)在山西省大同市区西南隅。为辽、金时期中国佛教华严宗主要寺庙之一。始建于辽,兼有皇室祖庙性质,辽保大二年(1122年)部分建筑毁于兵火,后重建。明中叶后分上下二寺,各开山门,自成格局。上寺大雄宝殿于金天眷三年(1140年)重建,面阔九间,进深五间,总面积1559平方米,是全国现存辽、金时期最大佛殿之一。殿采用减柱法建造,殿内明代佛像和四周清代壁画,为国内罕见。下寺薄迦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(1038年),殿内有楼阁式藏经柜和天宫楼阁,辽代塑像三十一躯保存完好。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,这与契丹族以东为上的习俗有关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即“华藏寺”。

下 华 严 寺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泉坪

    即今贵州凤冈县。旧龙泉坪长官司以此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龙泉县“黄阳古囤”条下:龙泉坪,“(明)万历中,杨应龙以播州叛,突攻龙泉,又从龙泉移兵攻婺川。既而湖帅陈琳进兵白泥,分两翼,使陈良玭由龙泉坪进

  • 米川城

    北宋崇宁三年(1104)于唐米川县故址修筑,属廓州。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廓州:米川城“王厚云:米川沿河西至廓州约六十里,过河取正路至结啰城约三程,本城至廓州约三十余里”

  • 西南路道

    1912年仍因清制置,治长春县(今吉林长春市)。辖境约当今吉林舒兰、吉林、永吉、桦甸、靖宇以西,前郭尔罗斯至德惠三台镇段松花江以南,长岭、长春、伊通、盘石以北地区。1914年改为吉长道。清末置,治长春

  • 别叠里达坂

    亦作别牒里。在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别迭里河源附近与吉尔吉斯斯坦分界处。清光绪十年(1884)不平等的《续勘喀什噶尔界约》规定:“自别牒里山豁起,往南顺天山岭,至图永苏约克山豁为止。”

  • 河西镇

    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。清光绪 《盐源县志》 卷2: 河西场 “东二百十里”。清会盐营于此设河西汛,有守备驻防。(1)在河北省临西县东部,东邻山东省。面积52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

  • 石头河镇

    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石头河子镇。清光绪《皇朝直省图》吉林图:长寿县东南有石头河子。光绪《吉林全省地舆图》作十道河子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东清铁路有石头河子站。在黑龙江省桦南县东南部。面积30

  • 湳陵水

    亦作南陵水。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太阳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6万安军: 湳陵水 “在万宁县西南二里”。

  • 三澨

    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嶓冢导漾,东流为汉;又东为沧浪之水;过三澨,至于大别,南入于江。”对三澨的解释众说纷纭,其说主要有:(1)水名。在今湖北京山县、天门市境。汉郑玄《尚书》注:“三澨,水名,在江夏竟陵县

  • 萧垅

   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南大内乡东北头社村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萧垅社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建国纪》: 南明弘光元年 (1645),“台湾领事集归化土番之长老,设评议会”,其时归化番社中有 “萧垅社”。同书《经营

  • 什子山

    一名什子砦山。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八十里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麻城“兵乱徙治什子山,归附后还旧治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麻城县:什子山“有数峰排列,高耸干云。宋端平间,徙县于此。因山为险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