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华阴县

华阴县

①西汉高帝八年(前199)改宁秦县置,属京兆尹,为京辅都尉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南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29华阴县:“以在太华山之阴,故名之。”东汉改属弘农郡。北魏属华山郡,太和十一年(487)移治今大荔县,孝昌二年(526)复还旧治。隋大业五年(609)移治今华阴市,属京兆郡。唐属华州,垂拱元年(685)改仙掌县,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阴县。上元二年(761)改为太阴县,宝应元年(762)复改华阴县。清属同州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90年改设华阴市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南天水侨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。梁废。


(华huà) 古旧县名。西汉高祖八年(前199年)改宁秦县置,治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南。属京兆尹。东汉属弘农郡。隋大业五年(609年)迁治今华阴市。初属京兆郡,后属华山郡。唐以后属华州,清雍正时属同州府。1958年并入渭南县,1961年复置。1990年撤销,改设华阴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信石山

    亦名信立山。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二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1郁林州: 信立山 “在南流县东南二里。一名牢石坡。高数十丈,坡上有平石。又有夹石,形如钟,侧立。《旧经》 云: 每岁秋日,乡人共侯此石,若云气

  • 闽中郡

    战国秦王政二十五年 (前222) 置。治所在东冶县 (今福建福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福建全省和浙江省宁海县及其以南灵江、瓯江、飞云江流域。秦末废。战国秦王政二十五年(前222年)置。治东冶县(今福建福州市

  • 白狗岭

    在今四川理县西境邛崃山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76维川郡:“西南到白狗岭六十二里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48威州:白狗岭“与雪山相连”。

  • 阳河水

    在今山西阳城县东。源出晋城市西北,西南流至阳城县入沁水。《水经·沁水注》:阳阿水“北出阳阿川,南流径建兴郡西,又东南流径午壁亭东,而南入山。其水沿波漱石,漰涧八丈,环涛毂转,西南流入于沁水”。

  • 八面通镇

    即今黑龙江省穆棱县。1930穆棱县迁治于此。在黑龙江省穆棱市北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31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八面通,人口2.4万。因四周多山,街区地势平坦,四通八达,故称八面通。194

  • 桐庐江

    即桐溪。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分水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桐庐县: 桐庐江 “源出杭州于潜县界天目山,南流至县东一里入浙江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95分水县: “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。”即“桐江”。

  • 丹峰岭

    在今浙江缙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缙云县:丹峰岭“在县治南。元曰云塘驿,在县北三里。明初迁于县南,改今名”。

  • 伦掌村

    即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五十四里伦掌乡。清嘉庆《安阳县志》北乡图:有“伦掌村”。

  • 第五山

    在今甘肃武威市西一百三十里,炭山堡西南。《隋书· 地理志》: 姑臧县有第五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52凉州姑臧县: “第五山夏函霜雪,有清泉茂竹,悬崖修竹,自古多为隐土所居,尤多窟室。”

  • 那马堡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上思县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