卑梁
春秋吴地,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平王十年 (前519),“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,两家交怒相攻,灭卑梁人”。后人因此常用 “卑梁之衅”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。
古邑名。春秋吴边邑。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。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,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。楚出兵灭卑梁;吴发兵灭钟离、居巢,引起一场吴楚战争。后世因而用“卑梁之衅”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。
春秋吴地,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平王十年 (前519),“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,两家交怒相攻,灭卑梁人”。后人因此常用 “卑梁之衅”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。
古邑名。春秋吴边邑。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。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,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。楚出兵灭卑梁;吴发兵灭钟离、居巢,引起一场吴楚战争。后世因而用“卑梁之衅”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。
①即今江西崇仁县西北罗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10抚州崇仁县: 崇仁山 “在县西四十一里。旧名罗山,天宝六年敕改为崇仁山”。②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 崇仁山 “在修仁县南五里。高数百丈
在今浙江东阳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东阳县:乌竹岭“在县东北四十里。逶迤数折”。
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北六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三十六年(前211),“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,有人持璧遮使者曰:‘为吾遗滈池君’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渭水又东径平舒城北。城侧枕渭滨,半破沦水
①宋置,在今广东英德市南二里。明改置浈阳驿。②明置,在今广东韶关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:芙蓉驿“在曲江县南。宋景祐中建浈阳馆,在湘江门外, 明洪武中改置芙蓉驿。弘治中,迁于津头庙下。顺治十二年又迁
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叶尔羌》: 萨纳珠山 “在叶尔羌东南,萨纳珠东南,自英额齐盘至此,东西延亘,为叶尔羌南境诸山,皆由葱岭分支,东南行六百余里,接和阗南境”。
即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养鱼乡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汉川县东南有养鱼铺。
即今四川双流县东北之江安河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广都县注引任豫 《益州记》 曰: “县有望川源,凿石二十里,引取郫江水灌广都田,云后汉所穿凿者。”
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简称。
一作柏莒。《春秋》: 定公四年 (前506),“冬十有一月庚午,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。楚师败绩”。《公羊传》 作 “战于伯莒”。其地说法主要有三: (1) 在今湖北黄州市团风镇南之举洲。《水经·江
唐贞观八年 (634) 改南建州置,治所在安遂县 (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郁南、罗定及广西岑溪等三县市部分地。十八年 (644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