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资山镇
即今内蒙古卓资县城。1948年置龙胜县治此。1952年改为卓资县。因镇东有山,顶平如桌,故名 “桌子山”,后雅化为卓资山,镇因以名。
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中部、黑河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3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以山名,因镇东有山,顶平似桌子而得名桌子山,后雅化为卓资山。1946年起为县治。1958年属上游公社,1962年改城关镇公社,1981年改卓资山镇。农产以蔬菜为主。有五金、皮毛、砖瓦等厂。卓资山烧鸡闻名。京包铁路经此,有公路连接110国道。
即今内蒙古卓资县城。1948年置龙胜县治此。1952年改为卓资县。因镇东有山,顶平如桌,故名 “桌子山”,后雅化为卓资山,镇因以名。
在内蒙古自治区卓资县中部、黑河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3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以山名,因镇东有山,顶平似桌子而得名桌子山,后雅化为卓资山。1946年起为县治。1958年属上游公社,1962年改城关镇公社,1981年改卓资山镇。农产以蔬菜为主。有五金、皮毛、砖瓦等厂。卓资山烧鸡闻名。京包铁路经此,有公路连接110国道。
又称九龙池。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郊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: 易罗池 “在司城南。周三百余步,源自池底涌出。相传昔有妇沙壶,触沉木而感孕,即此池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保山县: 九隆山
即今辽宁大洼县东南田庄台镇。旧属营口厅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“锦营铁路自盘山大洼车站入境,历田庄台至河北车站。”
即今广东南海市东北黄岐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 卷16: 南海县有黄竹岐墟。
1946年析桦川县南部置,属合江省。治所在湖南营 (今黑龙江省桦南县)。以在桦川县以南得名。1949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东部。属佳木斯市。面积4412平方千米。人口43.5
又称涑水。黄河支流。即今山西西南部涑水河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 “入我河曲,伐我涑川。”杜预注: “涑水出河东闻喜县,西南至蒲坂县入河。”古水名。即今山西省西南部涑水河。《左传》成公十三年(前578
自安徽大通(今淮南市南)向西至八公山。长22公里。为淮南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44年修筑。
1913年改河州置,属甘肃兰山道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。1928年改名临夏县。旧县名。1913年由河州改置,将太子寺分州并入。治今甘肃省临夏市城区。1928年更名临夏县。
又称东路右翼中旗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巴彦加尔嘎郎北。
①宋置,属厌次县。在今山东惠民县东南七十里黄河北岸。明置巡司,清裁。②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北。旧属天河县,明置土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泗洪县西北部,西与安徽省接壤、北与宿迁县为邻。面积114.6平方
西汉置,属上谷郡。治所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二十里古城。东汉废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谷水与浮图沟水“出夷舆县故城西南”。即此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属上谷郡。东汉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