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乐县

南乐县

五代唐改昌乐县置,属兴唐府。治所即今河南南乐县。后晋属广晋府。后汉属大名府。北宋崇宁四年 (1105) 属开德府。金属大名府。元属大名路。明属大名府。民国初属河北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改属平原省。1952年划归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北部,与河北、山东两省相邻。属濮阳市。面积614平方千米。人口49.7万。辖3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乐昌县(治今南乐县城西北吴村北)。东汉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于汉旧城置昌乐县,属魏郡。隋大业元年(605年)废入繁水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又析置昌乐县(治今南乐县城西北谷村一带),属魏郡;六年移治今南乐县城。五代唐晋王李存勗避其祖李国昌之讳,以县治在旧治之南,改昌乐县为南乐县,属广晋府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“五代梁乾化五年,分天雄军置镇相州,恐魏人不服,使刘济河,屯昌乐以逼之。魏人遂作乱,以地归于晋。明年,晋王存勗改县为南乐。”金属大名府。元属大名路。明、清属大名府。1913年属大名道,1927年直属河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。1952年属河南省濮阳专区,1954年属安阳专区,1958年属新乡专区,1961年属安阳专区,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濮阳市。地处黄卫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。卫河流经西北部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甘薯、大豆、花生、棉花等。有机械、化工、酿酒、砖瓦、棉织、农机修理、冷冻、面粉、造纸、印刷、草帽辫加工等厂。106国道纵穿南北,安济公路横贯东西。名胜古迹有仓颉陵遗址、赫胥陵古墓群、三娘子台遗址、唐代古槐、明代文庙大成殿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彪淀

    在今河北沧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沧州清池县:“西五十里有李彪淀东堤……(永徽)三年筑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:李彪淀在“州西南十里。旧为钟水处”。

  • 三崤山

    即二崤。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陕州崤县:“有三崤山。”《北史·崔宏传》:族人崔宽为“陕城镇将。三崤地险,人多寇劫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6:“三崤山亦曰二崤。”

  • 宁南县

    1930年改披沙设治局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在今四川宁南县(披沙场)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取以在清宁远府之南为名。1955年改属四川省。(1)旧县名。冀南抗日根据地设。1940年由河北省宁晋县南部析置。以

  • 奉新驿

    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 奉新水驿 “在静海县南城外,明永乐十三年(1415) 置”。

  • 塘栖镇

    又名栖里。亦作唐栖。明置,属仁和县。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北塘栖镇。明初开浚塘河,居民负塘而居,故名。明嘉靖三十四年 (1555),督臣张经与倭寇战于此。清设巡司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北部、京杭运河两岸。

  • 文象水

    即今云南东南部及广西西部之西洋江。汉至南朝称文象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句町,文象水东至增食入郁。”古水名。即今右江上源西洋江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牂柯郡句町县:“文象水东至增食入郁。”《水经注·温水》:

  • 蛲港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南。清黄叔璥《台湾使槎录》: “其小港可通小舟者,南路有蛲港”。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卷1: 蛲港 “在 (凤山) 县治北十五里。”

  • 太子城

    在今河北崇礼县东南。据民国《张北县北》卷2:太子城“在县城东南一百八十里……旧时相传城为秦筑,以居太子扶苏者”,此诞妄,不可信。

  • 白塔峪堡

    明置,属宁远卫。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北白塔满族乡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“兴水堡”条下:“白塔峪堡在白塔峪口,其东为陡岭口可按伏。”

  • 郭博勒屯

    亦作郭薄罗屯。明末清初,达呼尔族屯寨。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 (精奇哩江) 以东。《清代中俄关系挡案史料选编》: 顺治十年 (1653),礼部尚书胡世安等题奏: “在郭薄罗屯西居往吴加喇姓甫喇等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