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武阳侯国
东汉改南武阳县为侯国,属泰山郡。治所即今山东平邑县。后改为南武阳县。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 和帝封窦宪为 “武阳侯”,即此。
东汉改南武阳县为侯国,属泰山郡。治所即今山东平邑县。后改为南武阳县。《后汉书·窦宪传》: 和帝封窦宪为 “武阳侯”,即此。
明置,属义州卫。在今辽宁义县西二十里。明《辽东志》卷3:“大康堡官军三百五十一员名。堡北风口可屯兵,蔡家堡可按伏。”后废。
北魏时置,在鄯善国扞泥城(今新疆若羌县)。《魏书·西域传·鄯善》:世祖“拜交趾公韩拔为假节、征西将军,领护西戎校尉、鄯善王以镇之,赋役其人, 比之郡县”。
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苏州府常熟县: 金泾 “在县东北九十里。南通李墓塘。又东接白茆港、李墓塘,汇流北出,自金泾注于大江。宋庆历中,知县事范琪浚金泾、鹤渎二浦,溉田千顷”。
即今台湾省台中县西清水镇。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日本侵台时,“彭年驻兵牛骂头,将扼大甲溪”。即此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清水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清水镇。
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窟龙关 “在石楼县东北六十里黄云山口,东通孝义,南抵隰州,北接宁乡。明洪武初置巡司。今裁”。后划归中阳县。
在今湖北保康县北。清溪河注入南河处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 洞庭庙店 “在保康县东北四十里”。
唐方镇名。即淮南西道。大历十四年(779) 淮西节度使赐号淮宁军,治所在蔡州 (今河南汝南县)。同年改为申光蔡节度。唐方镇名。大历十四年(779年)以淮西节度使号为淮宁军,治蔡州(今河南汝南县)。同年
西汉置,属云中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西岸。东汉末废。《水经·河水》:河水“又东,过云中桢陵县南,又东过沙南县北,从县东屈南,过沙陵县西”。郦道元注:“河水南入桢陵县西北,缘胡山、历沙南县东
即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坤城“奉贡通名天朝者”有“把力黑”。
北宋置,属溧阳县。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社渚镇。在江苏省溧阳市西南部、宜溧山地西北边缘、梅渚河两岸。面积126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社渚,人口1.1万。相传驻地四周环水,旧时设有神社四时祭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