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县
西汉改博阳县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北魏改名博平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县。初为泰山郡治。后属泰山郡。东汉、晋、宋不改。北魏改名博平县。
西汉改博阳县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北魏改名博平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县。初为泰山郡治。后属泰山郡。东汉、晋、宋不改。北魏改名博平县。
战国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康王城。《元和志》卷11:“城临墨水,故曰即墨。”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:“威王召即墨大夫……封之万家。”《乐毅传》:燕将乐毅“下齐七十余城,唯独莒、即墨未服”。古
又作三仙湖。清光绪间形成集市。即今湖南省南县西南四十八里三仙湖镇。
清置,属寿阳县。即今山西寿阳县西北二十里宗艾镇。在山西省寿阳县北部。面积67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宗艾,人口 2950。清代为宗艾都治所,故名。1949年属寿阳县七区。1953年设宗艾乡
在今西藏拉萨市西北十里半山坡上。明永乐十四年 (1416) 由喇嘛教格鲁派 (黄教) 始祖宗喀巴的弟子嘉央曲结兴建。寺占地面积约二十五万平方米,僧侣最多时曾达万人,为西藏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。现寺内主要
即今广西宁明县东南之思陵河。西北流注入明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1 思陵州: 淰削水“在州治 (今思陵村) 南,流入思明府,入于明江”。
又作盌子城。在今山西晋城市南九十里碗城村。《元史· 察罕帖木儿传》: 至正十八年 (1358),“乃分兵屯泽州,塞碗子城,……以杜太行诸道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泽州 “太行山” 条: “州南九十里
即今山东枣庄市。原属峄县。附近多煤矿。1946年设枣庄市。1948年将陶庄矿区并入,改设枣庄办事处。1950年撤销枣庄办事处,并入峄县。1960年复改枣庄市,因驻地枣庄为名。
北魏将毛鸿宾筑,在今陕西耀县西南。
即今河北南皮县东北店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景州东光县:半壁店“在县北。正德中流寇犯境,官军御却之于半壁店,即此”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0南皮县图:东北有半壁店。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北。《明通鉴》:明正
一名九嵕山。在今湖北孝昌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32孝感县:九宗山,“刘澄之《宋永初山水记》,吉阳县西有九宗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