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阳郡
西晋永兴元年(304)分淮南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历阳县(即今安徽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、含山县地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于郡置南豫州。齐属豫州,永明二年(484)属南豫州。北齐兼置和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大业初复改和州为历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为和州,天宝初复为历阳郡,乾元初改为和州。
西晋永兴元年(304年)置,治历阳县(今安徽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和县、含山两县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和州为历阳郡。
西晋永兴元年(304)分淮南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历阳县(即今安徽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、含山县地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)于郡置南豫州。齐属豫州,永明二年(484)属南豫州。北齐兼置和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大业初复改和州为历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为和州,天宝初复为历阳郡,乾元初改为和州。
西晋永兴元年(304年)置,治历阳县(今安徽和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和县、含山两县地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和州为历阳郡。
即郢。春秋、战国时楚国都城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北纪南城。因位于楚国南境,故称南郢。即“郢(1)”。
清代内蒙古六盟中的东部四盟,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、卓索图盟、昭乌达盟和锡林郭勒盟。旧内蒙古六盟中的东部四盟,即哲里木、卓索图、昭乌达、锡林郭勒四盟。卓索图盟已于1950年撤销,划归热河、辽宁、内蒙古三省
①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东北三十余里向阳寨。《后汉书·高句骊传》: 建光元年(121),“夏,复与辽东鲜卑八千余人攻辽队,杀略吏人。蔡讽等追击于新昌,战殁”。即此。西晋属辽东国。东晋咸和
一作柞岭。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 泰常六年 (421) 秋七月,“西巡,猎于柞山,亲射虎,获之,遂至于河”。古山名。约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界。北魏泰常六年(421年),明元
①即今河北遵化市西四十五里石门镇。《三朝北盟会编》卷18:宋宣和五年(1123),辽萧干“出卢龙岭,攻破景州,又败常胜军张令徽、刘舜仁于石门镇”。即此。②即今河北卢龙县南三十里石门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
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宁陵县置,属下蔡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。后废。
南宋置羁縻州,属黔州。治所在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南烂土乡。元改为陈蒙长官司。明初废。南宋置,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西北。为夔州路黔州所领诸羁縻州之一。元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明初废。
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平海镇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平海山“在归善县东南二百里,下为平海所”。
在今福建浦城县东九十里高泉关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又作沈家岙、沈家门山。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镇。明嘉靖《定海县志》卷5:沈家山在“县南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