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凤山
在今山西寿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寿阳县:“双凤山在县北三十里,两峰状若伏凤,山之东有剩水泉。”
在今山西寿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寿阳县:“双凤山在县北三十里,两峰状若伏凤,山之东有剩水泉。”
①即今浙江龙泉市西南与福建浦城县交界处之天山斗。《明史·章溢传》:“退隐匡山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龙泉县:匡山在“县西南百二十里,匡水出焉……宋濂云:其山四旁奋起而中窊下,状如箕筐,因号匡山”。
一名吴君山。在今四川涪陵市北(长江北五里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4涪州: 铁柜山,“《旧经》 云: 吴君山一名铁柜山,横亘江北,与涪陵相对,雄亚诸山”。(宋) 马提干 《涪州五十颜》 诗中云: “石鱼
在今甘肃礼县西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70西和州: 屏风峡 “在长道县西四十里。大观间,郭思作《祁山神庙记》,以此为正祁山”。
清光绪八年(1882)置,属和阗州。治所在哈喇哈什城(今新疆墨玉县)。以古于阗国为名。十年(1885)十二月移治克里雅城(今新疆于田县)。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。1920年改属和阗道。1930年属和阗
亦作杨港镇。即今江苏宜兴市西北杨巷镇。清乾隆三十三年(1768)县丞曾移驻于此。在江苏省宜兴市西北部、北溪河两岸。面积3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巷,人口 5600。原名杨港,因姓得名。
明置,属山丹卫。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大马营乡。清设游击驻防。
①东汉改海曲县置,属琅邪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十里,西晋废入莒县。②唐宝应元年(762)置,属庭州。治所在今新疆沙湾县东。后废。古县名。东汉改海曲县置,治今山东省日照市西。属琅邪郡。三国魏废入莒县。
即今贵州习水县治。清道光《遵义府志》卷6仁怀县:东皇殿在“城西北”。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泽州。治所即今山西陵川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5: “因川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长平郡。唐属泽州。蒙古至元三年(1266) 废,后复置陵川县。清雍正六年 (1728) 属泽州府
从滨黑线的绥化车站 (今黑龙江绥化市)至神树 (今铁力市东)。长 135.8公里。日伪于1937—1938年修筑。1941年修至佳木斯,称为绥佳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