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溪镇

双溪镇

①北宋置,属壁山县。在今四川璧山县西。

②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一百三十六里双溪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:双溪镇“即双溪合流处也。自独松而南,此为要路”。

③即今福建屏南县东北双溪镇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置屏南县,为县治。1950年徙治今县西南长桥镇。1956年迁今治(古峰镇)。


(1)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部。面积43.5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溪,人口800。地处双溪口,故名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“双溪在余杭县北三十五里。有二源,一出天目山,一出高陆山,至双桥合流。”民国时为镇,后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为乡,1991年改置镇。主产稻。特产茶叶,以双径雨前茶、谷雨春茶、四岭高绿茶为著。有塑料、电缆、石料等厂。有制茶厂等。南有陆羽泉。公路通城区。(2)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北部,小安溪、葛渡溪汇合处。面积38.7平方千米。人口8430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溪,人口1290。因两溪在此汇流,故名。1950年为双溪乡,1958年后改公社,1983年复设乡,1987年置镇,1992年莲乐乡部分村并入。产茶叶、柑橘、兔毛。有萤石矿和水泥预制品、锯板、制砖、棒冰等厂。公路通丽水。(3)在福建省屏南县北部、翠峰山南麓。面积181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溪,人口 3980。处两溪交汇处,故名。曾名紫城。清雍正年间设县起,至1949年为县治。1949年设双溪镇,1958年改公社,1986年置镇。产稻、甘薯,盛产竹、木。是县北部农、林产品集散地。安嵩公路经此。境内宜洋是鸳鸯、猕猴自然保护区,面积达10平方千米。1938年初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驻此整训后北上抗日,建有纪念碑。(4)在福建省顺昌县西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0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溪,人口2.4万。位于富屯溪及其支流金溪汇合处,故名。五代顺昌设县起即为县城。又名顺阳。1946年前曾置镇,后改制。1956年设城关镇,1959年属上游公社,1975年恢复城关镇,1981年改今名。为全县茶果主产区和物资集散中心。有食品、化肥、造纸、轻工机械、纺织等厂。鹰厦铁路经此并设站,福花、下甘公路经此。名胜有合掌岩。(5)在江西省靖安县东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溪,人口1.7万。南河在镇驻地西北分支,形成双水夹流绕镇而过,故名。五代南唐昇元元年(937年)始为县治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,设双溪镇。主产稻、蔬菜等。建有水电站。有农机、机引农具、钨砂精选、林业化工、陶瓷、工艺美术、针织、毛纺等厂。万修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国家级森林公园、宋建古桥、明况钟墓。(6)在湖南省洪江市西部、焦柳铁路西侧。面积86.2平方千米。人口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溪铺,人口 1060。有两溪汇流于此,清设铺递,得名双溪铺。1950年属黔城区,1956年设双溪乡。1958年为黔城公社,1961年为双溪公社。1984年置镇。产稻、柑橘、油茶。有煤、石灰石、瓷土等矿。有农机修理、水泥、电石、铁木加工等厂。设有圩场,以交易菜刀、镰刀、剪刀著称。209国道经此。(7)在广东省大埔县东南部。面积83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溪,人口1040。因远水溪、清泉溪在此交汇,故名。清前属黄沙社,民国后属石云区。建国后属侯云区、石云区,1958年属枫朗公社。1973年析置双溪公社,1984年改区,1987年建乡,1993年设镇。地处梅潭河上游、西岩山北麓的低山丘陵区。主产稻,并产茶、水果,辟有茶园、果园。有石灰石、铜、瓷土等矿和优质矿泉水。有石灰、水泥、陶瓷等厂和小水电站等。茶上公路经此。(8)在陕西省城固县北部。面积169平方千米。人口 3900。镇人民政府驻双溪,人口690。地处沙坪河、龙洞河汇入湑水河处,故名。1950年设双溪乡,1958年设公社,1983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中坪乡合并设双溪镇。主产稻、玉米,盛产天麻、银杏、木耳、鹿寿草、生漆。有棕毯、菌种等厂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多星江

    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通道县:多星江“源亦出贵州界,流合罗蒙河。宋元丰六年,置多星堡,盖置于江滨”。

  • 莫金山

    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霸州: 莫金山在 “州南十八里。相传以莫、金二姓居此而名。宋设莫金口寨于此。俗名口头村”。后为河水所冲,成为平陆。

  • 女郎山

    ①一名章丘山。即今山东章丘市北章丘旧县城(绣惠镇)北章丘山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阳丘县“城南有女郎山,山上有神祠,俗谓之女郎祠”。《寰宇记》卷19引《齐记》云:“章侯有三女溺死葬于此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

  • 郅支满城

    一名碛南州。即今新疆叶城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 《四夷路程》: “于阗……六百二十里至郅支满城。一曰碛南州。”

  • 湖南

    唐方镇名。广德二年 (764) 置,初治衡州 (今湖南衡阳市),大历四年 (769) 移治潭州(今长沙市)。领潭、衡、郴、永、连、道、邵等州,相当今湖南长沙市以南及广东连江流域地区。中和三年 (883

  • 鸿关

    又作洪关。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门水 “东北历峡谓之鸿关水。水东有城,即关亭也; 水西有堡谓之鸿关堡。……余按,上洛有鸿胪围池,是水津渠沿注,故谓斯川为鸿胪涧,鸿关之名乃起是矣”。又

  • 三官寺

    亦名三官台。即今湖南慈利县西九十里三官寺乡。三国吴置溇中县于此。集镇名。在湖南省慈利县西部、烂船溪汇入索水处。三官寺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00。始名三官坛,以有祀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三神坛得名;后建寺,

  • 三穗县

    1928年改灵山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三穗县。据1985年版《贵州省志》(地理志上册)称:灵山县改名三穗县,是因这一年“当地有‘一禾三穗’的喜庆得名”。在贵州省东部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面积

  • 长寿镇

    ①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三十里长寿镇。清光绪《江阴县志》卷2:长寿镇“市跨河东西各里许。《旧志》称,长寿为大镇,考元时有长寿税务,盖今昔异形矣”。②即今湖南平江县东六十八里长寿镇。明、清时置巡司于此。(1

  • 五镇

    ①五方之镇山,即五岳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司乐》:“四镇五岳崩。”注:“五岳,岱在兖州,衡在荆州,华在豫州,岳在雍州,恒在并州。”疏:“职方九州, 州各有镇山。皆曰:其大者以为一州之镇。……但五州五镇得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