召陵县
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。西晋改为邵陵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郾城县东。属汝南郡。《三国志·魏志》:黄初六年(225年),“(文帝)行幸召陵,通讨虏渠”。东汉末,黄巾起义军大败汝南太守赵谦军于此。西晋因避讳改名邵陵县。后复名召陵县。隋开皇五年(585年)召陵县废入郾城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贞观元年(627年)再废入郾城县。
西汉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。西晋改为邵陵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郾城县东。属汝南郡。《三国志·魏志》:黄初六年(225年),“(文帝)行幸召陵,通讨虏渠”。东汉末,黄巾起义军大败汝南太守赵谦军于此。西晋因避讳改名邵陵县。后复名召陵县。隋开皇五年(585年)召陵县废入郾城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贞观元年(627年)再废入郾城县。
隋大业十二年 (616) 升隆龛镇置,属资阳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南光辉镇瓦子堡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隆龛山在县西三里。” 县以山名。唐属普州,先天元年 (712) 改为崇龛县。古县名。隋大业十
指九州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下》:“疆理九野,经营五山。”李贤注:“九野,谓九州之野。”指九州。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:“疆理九野,经营五山。”李贤注:“九野,谓九州之野。”
明置,属天全六番招讨司。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。
①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即今山东新泰市。因河东有平阳,故此加东。东汉省。②北魏改阳平郡置,治所在平陆城(今山东汶上县北)。北齐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新泰市。因河东郡有平阳县,故此称东平阳县。属
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建,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七十五里清溪镇。明清浪卫治此。
即今湖北公安县西南,与湖南澧县接界之牛浪湖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一》:牛浪湖“在公安县南”。
在今四川平武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 药丛山在 “府南十里。多产药材,因名。或讹为落丛山,俗呼乐从山”。
在今湖南保靖县南,接吉首市界。《清一统志·永顺府》:吕洞山“在保靖县东南百五十里,接乾州厅界”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:吕洞山在“(乾州)城西北五十里。绵亘数十里,复山叠嶂,其北麓为保靖之夯沙、夯略各
即今江西贵溪市南冷水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1:贵溪县南有冷水坑。1933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贵南县治此。
在今广西博白县东十里。为南流江东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博白县: 绿淇江 “在县东南十里。源出洞房山。……流汇于南流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