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台东县

台东县

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台东厅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东县。


在台湾省本岛东南部,东濒太平洋,西南与屏东、高雄两县毗连,北接花莲县。东南海上有绿岛和兰屿。面积 3515.6 平方千米。人口24.2万。辖1市、2镇、13乡。县治台东市。原为高山族聚居地。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置卑南厅,属福建省台湾府。卑南(亦作埤南)或卑南觅,系高山族社名音译。光绪十三年(1887年)设台东直隶州,因位台湾东部故名,驻卑南。有今台东、花莲二县地;十八年改卑南厅为县。二十一年置台东支厅,属台南县;二十三年(1897年)设台东厅。宣统元年(1909年)划北部另设花莲港厅。1945年光复后改县。地处台东纵谷平原南部,东西有海岸山脉南段和中央山脉南段耸峙。太平洋沿岸有狭长的沿海平原。卑南溪纵贯纵谷平原区。县境在北回归线南,属北热带湿润气候。经济以农业为主,多旱作。主要作物有稻、甘薯、香蕉、甘蔗,并产菠萝、柑橘、木瓜及香茅。山地森林覆盖面积达70%,林产主要有麻六甲合欢、泡桐、可可、椰子、木麻黄、相思树、桂竹和油桐。渔业较发达,有成功(新港)、大武、绿岛和伽兰等渔港。工业有木材加工、水泥、制糖、纺织、化工、电器和食品等。花东铁路穿越县境北部,并有南回铁路与之相接。9号、11号、20号及22号省道纵横境内。有台东机场与台东港。名胜古迹有海山寺、龙凤寺、鲤鱼山、兰屿、知本温泉和“卑南文化”遗址、“都兰文化”遗址和八仙洞“长滨文化”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辽东都司

    明洪武八年(1375)改定辽都卫置,治所在定辽中卫(今辽宁辽阳市老城)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辽东都指挥使司:“东至鸭绿江,西至山海关,南至旅顺海口,北至开原。”辖境相当今辽宁大部和内蒙古及吉林部分地区。明

  • 浚州

    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升通利军置,治所在黎阳县 (今河南浚县东)。金皇统八年 (1148)改为通州。天德三年 (1151) 复为浚州。元初省黎阳县入州,属大名路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降为浚

  • 草塔市

    即草��市。 今浙江诸暨市西南二十二里草塔镇。

  • 师家山

    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九十里小河乡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《志》云:(小河)所北二十里师家山。一名文山。宋时师、文二大姓居之。山麓有文山关,又有师家铺,则界于龙州也。”

  • 上下冻州

    元并上、下两冻州置,属龙州万户府。治所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下冻镇。明属太平府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。1927年废入龙州县。元初分冻州为上冻州、下冻州,元末又以上冻州并入下冻州,改为上下冻州,治今广西壮族自

  • 十石垆渠

    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龙门县:“东南二十三里有十石垆渠,(贞观)二十三年县令长孙恕凿,溉田良沃,亩收十石。”

  • 龙安寺

    在今湖南湘潭市东。唐柳宗元《龙安海禅师碑》称:师“去于湘之西,人又从之。负大木,砻密石,以益其居。又为龙安寺焉”。

  • 丽甘山

    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卷85仁寿县:丽甘山“在县东二十里。按《图经》:昔有十二玉女于此山汲盐泉煎盐,以玉女美丽,其盐味甘为名。今灶迹尚存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仁寿县:丽甘山“在县东南二十里。山

  • 红亭子

    即鹦哥嘴地方。在今四川巴塘县东五里。《清史稿·凤全传》: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巴塘七沟村民“抗阻垦务,枪伤勇丁,焚毁教堂。时所部兵勇仅百余人驰往弹压。三月初一日行至红亭子地方,突中贼伏,搏战良久,

  • 洊水县

    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洊安县置,属南海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怀集县西北。次年属广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怀集县。古县名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改洊安县置,治今广东省怀集县西北。属广州。北宋开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