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吉县

吉县

1912年改吉州置,属山西河东道。治所即今山西吉县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


在山西省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、吕梁山南麓,西临陕西省。属临汾市。面积 1777 平方千米。人口10.2万。辖3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吉昌镇。北魏延兴四年(474年),置定阳县,为定阳郡治。永安初置南汾州,治定阳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改南汾州为耿州;十八年改耿州为汾州,改定阳县为吉昌县。大业三年(607年)废州,置交城郡。唐为慈州治。五代唐改吉昌县为吉乡县,属金。金明昌元年(1190年)置吉州,属河东南路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省吉乡县入吉州,初属平阳路,后属晋宁路。明属平阳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,直隶山西省。1912年废州置吉县。1914年属河东道。清雍正《山西通志》:“吉山在州旧城,半枕山麓,相传古不被兵。”县因吉山为名。1927年直属山西省。1949年属临汾专区,1954年属晋南专区。1958年并入乡宁县。1961年复置吉县,属晋南专区,1968年属晋南地区。1970年属临汾地区。2000年属临汾市。黄河、清水河、昕水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豆类、棉花、油料作物为主。矿产有煤。工业有煤炭、化工、酿酒、机械等。209、309国道经此。名胜古迹有黄河壶口瀑布、人祖山坤柔圣母庙、挂甲山摩崖造像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升平县

    辽开泰二年(1013)置,属大定府。治所当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及喀喇沁旗一带。金废。

  • 三角湖

    在今江苏淮阴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清河县:“三角湖在县西北八里。四围高阜,水潴其中,雨潦涨溢,则注于大清河。”

  • 伊巴丹站

    一作一把旦站。清置,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东北二十五里伊丹镇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尼什哈站”条下:“苏斡延站即双杨站,又西南六十里至伊巴丹站,即驿马站。”

  • 越赕

    唐南诏置,属永昌节度。治所在今云南腾冲县北七十六里永安街。宋大理属腾冲府,元代废入腾越州。

  • 圣钟镇

    北宋置,属江津县。在今四川江津市西南八十里。

  • 武临县

    即武林县。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西五十四里颍阳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作 “武临县”。

  • 铜钟 (鐘) 店

   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四十八里铜钟镇。元、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观音阁镇

    即今四川射洪县西南三十五里太乙镇。清光绪《射洪县志》卷2:观音阁场在“县(旧治在今金华镇)南七十五里”。1950年改置太乙乡。1984年改为太乙镇。(1)在湖南省溆浦县中北部。面积59平方千米。人口3

  • 白马城

    ①三国吴筑,为沿江戍守要隘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北;一说在今燕子矶附近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20“白马城”条引《金陵故事》云:“吴时沿江烽火台二所,一在石城左, 一在白马城。”②北魏置,即今山西临汾市。《

  • 青漪江

    即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之平通河,为涪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龙安府平武县: 青漪江,“ 《志》 云: 源出落丛山下,流至绵州彰明县合于涪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