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里
亦作吉利。即今河北枣强县东二十二里吉利乡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枣强县:东有吉里。
亦作吉利。即今河北枣强县东二十二里吉利乡。清《畿辅舆地全图》枣强县:东有吉里。
在今北京安定门外黄寺大街。分东、西二黄寺,二寺相连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107: “东黄寺,顺治八年奉敕就普静禅林兴建。”“西黄寺与东黄寺接连,雍正元年建”。《御制重修黄寺碑文》:“达赖喇嘛在国初导
在今陕西华阴市东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华阴县: “东十三里有隋金城宫,武德三年废,显庆三年复置。”隋置,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废。显庆三年(658年)复置,后又废。
①在今广西藤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4梧州府:龙骧山“在藤县南六里。数峰耸列,下俯清流。晋龙骧将军陈隐镇此州,尝驻兵其下。因名”。②在今四川渠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38渠州:“今县则有龙骧山,盖古符特山。
①西汉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。东汉属汝南郡。三国魏属谯郡。南朝宋废并入浚仪县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复改浚仪县为城父县,大业初属谯郡。唐天祐二年(905) 改为焦夷县。五代梁改为
在今江西寻乌县南丹朱岭下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长宁县:丹竹楼隘“在县南丹竹岭下,与广东兴宁、平远接界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二》:丹竹楼隘“明万历四年,尝移大墩巡司于此”。
西魏置,属襄州。治所在义安县(后改常平县,今湖北襄阳县西)。隋开皇初废。西魏置,治义安县(后改名常平县,今湖北襄樊市西)。辖境约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。隋开皇初废。
在今山西闻喜县西北栗村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》 “下东镇” 条下: 栗村镇 “在县北二十五里”。
①在今江西丰城市东南龙门山下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6隆兴府:龙湫“在丰城县龙门七宝禅寺之西,深处有石可以琢砚, 龙尾石之亚也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49南昌府:龙湫“在丰城县西南三十里。众峰拗处, 内有蛰龙,
北宋置,属中牟县。即今河南郑州市东四十里圃田乡。
①亦作拥思水。即今四川荣县、宜宾二县境之越溪河。上游名涌斯芒水。《寰宇记》 卷85资官县: “拥思茫水在县西二十里。从陵州始建县界,南流,至县西又南入戎州宜宾县界。”②即今四川井研县、乐山市境市之茫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