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谈噶珊
又作和谟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维亚泽姆斯基西北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乌苏哩江阿翁必拉以上有 “和谈噶珊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和谟”。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北京条约》 被沙皇俄国割占。
又作和谟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维亚泽姆斯基西北。清属三姓副都统。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乌苏哩江阿翁必拉以上有 “和谈噶珊”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和谟”。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《北京条约》 被沙皇俄国割占。
又名历山。亦作殽山。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与垣曲县交界处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教山 “其上多玉而无石,教水出焉,西流注入河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7绛县: “教山今名效山,亦名罩山,在县东南八十五里。”
亦作计戍水、计式水。即今新疆天山以南之塔里木河。《新唐书·郭元振传》:“阙啜在计舒河与(冯)嘉宾会,娑葛兵奄至,禽阙啜,杀嘉宾。”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2:额尔勾河即《魏书》所云之计戍水,《唐书》作计
即今新疆伽师县西南夏普吐勒乡。《清史稿·长龄传》:道光七年(1827)讨张格尔之叛,“张格尔拒战于沙布都尔,多树苇,决水成沮洳,贼数万临渠横列。乃令步卒越渠鏖斗,骑兵绕左右横截于阵,贼溃,追逾浑水河,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罗州。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北。六年 (623) 属南石州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入石龙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今广东省化州市西北。属罗州。后属南石州。贞
即罗梭江。在今云南省南部。为澜沧江支流。源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北磨黑镇春木箐,上源称勐先河,至思茅市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带称曼脑江,进入勐腊县后称小黑江,经勐仑镇称南斑江或罗梭江,西南流入澜沧
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富田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 “井冈镇” 条下: 富田巡司 “在府南八十里。旧有富田寨在今府西,宋绍兴九年移寨于此,寻改巡司。《志》 云,府境自万石岭而南崇山峻岭连亘百里,
曾名旧江。在今上海市中部,为吴淞江下游故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嘉定县“蟠龙江”条下:“虬江南接中槎、下槎二浦,县境东南诸浦港多汇于此,南入吴淞江。”
先秦时理想中的一种行政区划。据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 载:“乃以九畿之籍,施邦国之政职。”以王畿为中心, 自内而外,每五百里为一畿。共有侯、甸、男、采、卫、蛮、夷、镇、藩等九畿,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
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秦山之巅。《水经·洛水注》:“又东北径三王陵,东北出焉。三王或言周景王、悼王、定王也。魏司徒公崔浩注《西征赋》云:‘定当为敬。’子朝作难,西周政弱人荒,悼、敬二王与景王俱葬于此。故世
元末明玉珍改龙潭宣抚司置,属施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。明洪武四年(1371)改为安抚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