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四川

四川

①地区名。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分设西川、峡两路, 约当今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。咸平四年(1001)分为益州(后改成都府)、利州、梓州(后改潼川府)、夔州四路,合称“川峡四路”。简称“四川”, 一说因境内有长江、岷江、沱江、嘉陵江四条大川而得名, 不足信。

②北宋咸平四年(1001)分西川路为益州、梓州二路,分峡西路为利州、夔州二路,总称川峡四路,简称四川。相当今四川东部、贵州大部、云南东北部及甘肃东南部、陕西西南部地区。《宋史·仁宗纪》:嘉祐五年((1060)八月,“置江、湖、闽、广、四川十一路转运判官”。南宋设四川宣抚、制置、总领等官职,总辖四路军政财赋。


古地区名。宋初将今大渡河以东、以北和陕西汉中原五代后蜀故地,分设西川、峡二路,咸平四年(1001年)分为益州(后改成都府路)、梓州(后改潼川府路)、利州、夔州四路,合称川峡四路,后又简称四川路。元代合四路置四川行省,汉中地区划归陕西省。四川之名,由此而来。一说因境内长江、岷江、沱江、嘉陵江四条大川得名,不足凭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滑台 (臺) 城

    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河水又东,右径滑台城北。城有三重,中小城谓之滑台城。旧传滑台人自修筑此城,因以名焉。” 其地控制河津,险固可恃,东晋南北朝时为军事要地。公元398年南

  • 铜钟 (鐘) 河镇

    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铜钟乡。民国 《资阳县志稿》卷1: 铜钟河“一名白佛场。距城七十里。创建光绪二十九年”。

  • 捍城山

    在今四川达县东南。清乾隆 《达州志》卷1: 捍城山 “在州东南五十里。石崖峻峻,环绕如城,周回九里十八步。前宋兵革,迁州县城于此”。

  • 群舒

    周代散布在今安徽省庐江、舒城县一带的偃姓诸小国,计有舒庸、舒蓼、舒鸠、舒龙(或作龙舒)、舒鲍、舒龚等国。后多为楚所并。

  • 武荣州

    唐圣历二年 (699) 置,治所在南安县(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晋江和木兰溪两流域及漳州、厦门、同安、金门等市县地。三年(700) 废。久视元年 (700) 复置,移治今泉州市。景云二

  • 龙井寨

    即今河南信阳县东北五十六里龙井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同治元年(1862)九月,李续焘“遂克龙井”。

  • 泊里镇

    即今山东胶南市西南泊里镇。1944—1956年为藏马县治。在山东省胶南市西南部,南濒黄海。面积132平方千米。人口7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泊里,人口 4000。 传程氏将村宅送给许氏一半,故称许半街。后

  • 略塘

    一作客寄塘。在今湖南衡阳县 (西渡镇)西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承水 “又东合略塘,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,今犹时闻铜声于水,水辄变绿,作铜腥,鱼为之死”。

  • 工尧隘

    在今广西田东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田州:工尧隘“在州东南。亦曰共尧村。州之险塞也。嘉靖初,官兵讨岑猛,猛以劲兵屯工尧隘。别将沈希仪击之,去工尧五里而营,夜分三百人缘山而右,走间道,三百人沿江而左

  • 下峒司

   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。本明下洞长官司, 清雍正七年(1729)改土归流。乾隆元年(1736)设巡司。后移巡司于古丈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