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銮寺
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。原名空王灵溪寺。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,至此回銮。后僖宗赐名“回銮寺”。五代时遭兵火,北宋建隆三年(962)重建,敕名兴国寺。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。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“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”题记,明清均有修葺。寺内现存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。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。
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南四十里兴地村附近的绵山脚下。原名空王灵溪寺。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,至此回銮。后僖宗赐名“回銮寺”。五代时遭兵火,北宋建隆三年(962)重建,敕名兴国寺。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。大殿明间脊檩襻间枋下有“大元国至大元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午丁未时重建”题记,明清均有修葺。寺内现存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等。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着元代结构手法。
又作宗嘎、荣哈。即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。“宗嘎” 藏语意为可爱的城堡。清松筠 《西招纪行诗》 注: “定日汛岔路有三,一西北行四日至宗喀。” 1960年撤销,与吉隆宗合并,设立吉隆县。
在今四川三台县南郪江镇。民国《三台县志》卷1:千字坟在“城南,距城一百二十里。乾隆十七年兴场。通中江小路”。北有汉代墓葬群。
在今湖北宜昌县西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。袁山松曰:二滩相去二里,人滩水至峻峭,南岸有青石,夏没冬出,其石嵚崟,数十步中,悉作人面形,或大或小。其分明者,须发皆具,因名曰人滩也。
即嵴山村。在今浙江绍兴市南。《宋书·孔觊传》: 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,觊为上虞令王晏所败,二月,觊 “窜于嵴山村。……二十二日,嵴山民缚觊送诣晏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绍兴府会稽县:塉山村 “在
即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巴颜阿格特一带。
西魏改南上洛郡置,治所在丰利县(今陕西白河县南)。北周废。西魏改南上洛郡置,治丰利县(今陕西白河县南)。辖境约相当今陕西省白河、平利二县地。北周废。
金置,属白马县。在今河南滑县西南。在山东省武城县中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202平方千米。人口10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县城,人口6.7万。武周万岁登封元年(696年)历亭县治此。宋属河北东路恩州。明
南朝梁、陈间改始成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入新会县。
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南十里。《宋史·石普传》: 咸平二年 (999),契丹犯边,石普 “与契丹战廉良城”,即此。在今河北省保定市西南。《宋史·石普传》: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),契丹犯边,石普“与契丹战廉
即交趾郡。治所在龙编县(今越南河北省仙游东)。《晋书·地理志》、《南齐书·州郡志》 等书均作“交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