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回雁峰

回雁峰

在今湖南衡阳市南一里。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3衡州:回雁峰“在衡阳之南。雁至此不过,遇春而回,故名。或曰,峰势如雁之回”。


在湖南省衡阳市城区、湘江大桥西北侧。海拔95.4米。旧志称其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,峰势如雁之回旋,故名。一说雁飞至此不过,遇春而回,因以为名。徐灵期《南岳记》:“南岳周回八百里,回雁为首,岳麓为足。”衡阳因此而别称雁城。昔峰下有烟雨池,若池中有烟云上升即为雨兆,故又名烟雨山。上有雁峰寺,唐天宝元年(742年)重建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,仅存前殿。1985年建成公园。公园前广场大雁雕塑为衡阳城市标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蓬山郡

    ①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柘州置,治所在柘县 (今四川理县西北与黑水县接壤地区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柘州。②唐至德二年 (757) 改咸安郡置,治所在大寅县 (今四川仪陇县东南六十里仪陇河西

  • 中甸县

    1913年改中甸厅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即今云南中甸县。纳西语“中甸”意为酋长居住的地方,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。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7年为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。旧县名。1913年置,治今云南省香

  • 石矶津

    即富溪津市。今福建福安市西南廉村。

  • 和州

    ①北齐天保六年 (555) 置,治所在历阳县(即今安徽和县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8引 《元和志》:“北齐以两国协和,故谓之和州。” 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、含山等县地。隋大业初改为历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

  • 太华殿

    北魏平城宫内正殿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。《魏书·高宗纪》:太安四年(458)三月,“起太华殿”。同书《高祖纪》:皇兴五年(471),孝文帝“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”。太和九年(485)二月,“癸未,大飨群臣于

  • 相公山寨

    在今湖南常宁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安仁县 “潭湖镇” 条下: “又西有相公山寨,相传诸葛武侯屯兵处。”

  • 长寨厅

    清雍正四年(1726)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。1913年改为长寨县。

  • 阳关

    ①春秋鲁地,后入齐。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约六十里汶水东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七年(前556),齐攻鲁,使“高厚围臧纥于防,(鲁)师自阳关逆臧孙,至于旅松”。又定公七年(前503),“齐人归郓、阳关,阳虎居之

  • 阳通河

   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沧州清池县:“东南十五里有阳通河, 皆开元十六年开。南十五里有浮河堤、阳通河堤, ……亦是年筑。”

  • 石口隘

    在今江西信丰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信丰县:石口隘“在县东。又有鸦鹊隘,路通会昌、安远二县”。在今江西省信丰县东。清属新丰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