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圆通山

圆通山

或作元通山。即螺山。在今云南昆明市城内东北隅。《清一统志·云南府》 引 《府志》: “元时山在北郭外一里许。明初扩城,始在城内。其岩曰盘坤、曰补陀罗,曲磴攀跻而上,有石兀然突出,曰明月石。出麓有二洞,曰幽谷,曰潮音,深邃莫测。”


在云南省昆明市区。因山色深碧,巨石盘旋,有如螺髻,古称螺峰山。“螺峰叠翠”为“昆明八景”之一。元时山在城外,延祐七年(1320年)在其南侧建圆通寺,因寺得名。明初改建昆明城,山被划入城内,成为登高赏景胜地。清代有人建亭于盘坤崖畔,额题“衲霞山麓”。崖上前人题诗、铭刻颇多。山脚有采芝径,为登山要道。山腰楼阁参差,有观音阁、接引殿等。山顶有四顾亭,曲栏回环。山上还建有聂耳亭。1927年辟为公园。建国初,拆除山北城墙,扩大园址,辟为动物园。还增建亭台榭阁、假山水池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墩山

    在今浙江海宁市(硖石镇)东南三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海宁县:石墩山“下有小港,外通大洋,贼舟每泊此”。为海防要塞。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倭寇据石墩为巢犯嘉兴府,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海宁市南

  • 老洲头市

    即今安徽宿松县南老洲头。清时地属江西湖口县,有千总驻防。

  • 杨柳寨

    当在今四川平武县西泗耳藏族乡境。《明史·李应祥传》:万历十三年(1585),“夏,杨柳番出攻晋安堡,犯归水崖、石门坎,遂入金瓶堡,杀守将”。

  • 和尔博勒津山

    汉名七金山。即今内蒙古宁城西北九头山。

  • 羊角

    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郓城县西。《左传》:襄公二十六年(前547),“齐人城郏之岁,其夏,齐乌余以廪丘奔晋,袭卫羊角,取之”,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卫邑。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。《左传》襄公二十六年(前547年)

  • 巴哈柴达木

    在今青海大柴达镇南。民国汪公亮《西北地理》第五节:青海柴达木戈壁区有巴哈柴达木。

  • 农祥设治局

    1945年由酉阳、秀山二县析置,驻龙潭镇(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龙潭镇)。1949年撤销,并入酉阳、秀山二县。1945年由酉阳、秀山两县析置,治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。1949年撤

  • 玉窖墟

    即今广东揭阳县东玉窖镇。东接潮州市界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海阳县西南有玉窖墟。

  • 武安镇

    ①在今山西阳城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: 武安镇“在沁水县东一百三十五里”。②即今湖北南漳县东南三十八里武安镇。清有把总驻守。(1)在河北省武安市东部。市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41.5平方千米。人口8

  • 湫山

   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严州府建德县: 湫山在 “府 (治今梅城镇) 东北四十里,与乌龙山及桐庐县之清凉山相峙,高六百丈,周百里,上有石湫,岁旱不涸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