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夏

大夏

①在我国西北部地。《淮南子·墜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 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西涉流沙,南尽北户,东有东海,北过大夏。”

②指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:“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。”杜预注:“大夏,今晋阳县。”相传为夏墟所在,故名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禹凿龙门,通大夏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大夏,今并州晋阳及汾、绛等州是。昔高辛氏实沈居之,西近河。”

③即西夏。北宋宝元元年(1038),党项羌族首领李元昊称帝,国号大夏,史称西夏。

④中亚古国名。最早见于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。古希腊人称为巴克特里亚,主要指今中亚阿姆河以南,兴都库什山以北地区。原始居民为伊朗人。在古波斯帝国、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及塞琉古帝国时代,大夏都是其所属的一个省。公元前255年,郡守狄奥多德宣告独立,建都蓝市城(今阿富汗巴里黑),最盛时领有北起阿姆河上游,南达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。后国土分裂,势衰。约公元前140年—前130年之间,大月氏渡过阿姆河,征服了大夏。先是以大夏为臣属,后灭大夏,占领了大夏的全部国土。西方记载称此后的大月氏为吐火罗人,他们居住的地区通称为吐火罗,但中国却长期仍称之为大月氏。


古地区名。(1)先秦时代对极北地区的泛称。《淮南子·墬形训》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殥,亦方千里。……西北方曰大夏,曰海泽。”《吕氏春秋·适威》:“北至大夏,南至北户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载琅邪刻石云:“六合之内,皇帝之土。西涉流沙,南尽北户,东有东海,北过大夏。”(2)今山西省太原市周围地区。《左传》昭公元年(前541年):“迁实沈于大夏,主参。”杜预注:“大夏,今晋阳县。”相传为夏墟所在,故称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禹凿龙门,通大夏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大夏,今并州晋阳及汾、绛等州是。昔高辛氏子实沈居之,西近河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岭山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岭县置,属缘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一百里郁江南岸。大业初属郁林郡。唐属横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岭县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

  • 湖南镇边宣慰司

    元改顺州羁縻州置,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。元末明玉珍改为沿边溪洞宣抚司。

  • 时思镇

    即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时思镇。以时思庵名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太仓州:“时思镇在城东北五十一里。”

  • 官厅

    即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乡。明、清时为纳楼茶甸长官司治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永吉县西部。官厅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20。清雍正十年(1732年)建屯。乾隆三年(1738年)官府于此设收缴钱粮的厅堂,

  • 圈糯

    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北九十里谦六彝族乡驻地谦糯。清嘉庆时置圈糯土千总。光绪十三年 (1887) 于此置镇边厅,十八年 (1892) 迁勐朗坝(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。

  • 雅鲁设治局

    1925年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。1929年改为雅鲁县。1925年置,治扎兰屯(今内蒙古扎兰屯市)。1929年升县。

  • 西峡山

    在今贵州镇远县西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镇远府》:西峡山“路通偏桥,岩石奇胜”。

  • 胜羌砦

    北宋置,属怀德军。在今宁夏海原县东胡家梁附近。金废。

  • 五花嶂

    在今广东和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和平县:五花嶂“在县北二十里。邑之负山也。高五百余丈,春夏之间,杂花如绣”。

  • 沙溪庙镇

   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南沙溪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卷4:沙溪庙“距城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