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帽山

大帽山

①即今江西寻乌县东南大望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长宁县:大帽山在“县南二百里,与广东程乡、平远、和平、兴宁、龙川等县接壤。山绵亘数百里。中有老虎隘,林木深阻,鸟道三十里,群盗窟其间,多历年所。《志》云,大帽山界江西及闽广三省之交。正德中,贼徒聚此,攻掠州县,督臣周南分江西兵从安远入,广东兵从程乡入,福建兵从武平入。悉平之。嘉靖末,程乡人叶芳等复聚啸其中,至万历初,始克歼其党”。

②一名大帽山峰。即今福建闽清县南与永泰县交界之大帽山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29闽清县:大帽仙峰“在县西十一都,接永福界。峰之巅相传有鼓声,或月一鸣,或岁一鸣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闽清县:大帽山“在县西南四十五里,接永福县界。一名大帽仙峰”。

③一作戴帽山。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五十里玳瑁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大帽山“山大而峻,四面林木蓊郁,顶有黄茅,形若戴帽,一名戴帽山。岩石泉壑,种种奇胜”。

④在今福建德化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德化县:大帽山“在县北七十里。脉自九仙山来,绵亘数十里,卓起大峰,状若大帽”,故名。

⑤即今福建东山县西南大帽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诏安县:大帽山“在县东。负海最奇耸。宋末,丞相陆秀夫、陈宜中,扶帝昺泊舟于此”。

⑥即古灵山。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古灵山“在侯官县西南七十里,瓜山之西。一名大帽山,又名蓆帽山”。

⑦即今福建惠安县西北玳瑁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惠安县:大帽山“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屹立千仞,雄峭盘郁,绝顶广百余丈。有泉泓然”。

⑧即今香港九龙北大帽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大帽山“在新安县东南二十里。脉自梧桐山来,延袤百里,旁附群山, 皆其分支”。


(1)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中南部、荃湾北侧。形似大帽而得名。海拔957米,是全港第一高峰。因山高多雾,又称大雾山。在大帽山区内,有蝴蝶地、相思林带、石塔、妙高台、瞭望台、无线电台、猴岩顶、西方山等景观和设施。山路有多条,公路有两条可以登山。(2)即“大望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洪镇

    北宋置,属怀仁县。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五十四里临洪村。金属赣榆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废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苏省东海县东北临洪。北宋属怀仁县。明置巡检司及盐场于此。

  • 戎坝

    即九龙县。今四川九龙县。民国《九龙县图志》:“九龙县原名戎坝。南距康定三百六十里。向为明正土司管辖之地。旧制:以百户分治:名曰菩萨龙、三岩龙、墨池龙、麦地龙、八义龙、八阿龙、迷窝龙、洪坝龙、湾坝龙。”

  • 向君堤

    亦名白金堤。在今四川夹江县西南青衣江畔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白金堤“亦名向君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夹江县:向君堤“在县西南,延袤数里。《志》云:蒙江啮岸,县令向君捍之,锸沙泞中得白金一箧,资

  • 天德山

    在今河北宣化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:天德山在“司西北三十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三》:天德山“叠嶂层峦,胜致不一,夕阳时更觉烟霞绚烂”。

  • 同江郡

    北周改临江郡置,属和州。治所在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改临江郡置,治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隋开皇中废。

  • 宁溪

    即绥江。今福建建宁县南宁溪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邵武府建宁县:“南有绥江,源出金铙山,一名濉江,亦名宁溪,至绥城口,合蓝溪流入泰宁县界”,为泰宁溪。

  • 湘潭县

    ①南朝梁天监中置,属湘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南衡山县东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属衡州,大业三年 (607) 属衡山郡。唐天宝八年 (749) 改为衡山县。②唐天宝八年 (749) 改衡山县置,属衡阳郡。治

  • 仁风亭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:仁风亭“在汉阳县北、秋兴亭东。旧名寥廓。宋知军蔡纯臣更名”。

  • 鸡距泉

    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保定府:鸡距泉“在府城西三十里。泉水喷流,状如鸡距,与一亩泉合流,由城外濠出为减水口。元张柔又作新渠,凿西城以入水,水循市东行转北,别为东流,垂及东城,又折而西,双

  • 韩信台 (臺)

    在今陕西城固县东北湑水河北岸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 壻水 “东南径大成固北,城乘高势,北临壻水。水北有韩信台,高十余丈,上容百许人。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,设九宾礼,以礼拜信也”。唐岑参 《赴嘉州过城固寻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