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悟山
古名大伍山。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与孝昌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孝感县:大悟山在“县东北百三十里。高二百余丈,广六里,上有平畴可耕种,其下为狮子岩。一名上界山”。
在湖北省孝感市东北与大悟县交界处。隋称少华山,明于山顶建大悟寺,改今名。又称大伍山、上界山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相近有小伍山,两山叠嶂,远望如行伍,俗以为名。”东北—西南走向,一般海拔350米,最高点海拔813米。以石英砂岩和花岗岩为主。多灌木和松、杉、栗树。建有林场和茶场。
古名大伍山。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南与孝昌县交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孝感县:大悟山在“县东北百三十里。高二百余丈,广六里,上有平畴可耕种,其下为狮子岩。一名上界山”。
在湖北省孝感市东北与大悟县交界处。隋称少华山,明于山顶建大悟寺,改今名。又称大伍山、上界山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相近有小伍山,两山叠嶂,远望如行伍,俗以为名。”东北—西南走向,一般海拔350米,最高点海拔813米。以石英砂岩和花岗岩为主。多灌木和松、杉、栗树。建有林场和茶场。
南宋绍兴初筑,在今福建德化县东北。在今福建省德化县东北。南宋绍兴初筑。属泉州。
1941年改台拱县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。因设县时将丹江县部分地区并入,故由台拱、丹江二县各取一字为名(1943年又将丹江县并入部分拨出)。在贵州省东部、清水江中游。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。
亦作悬度山。指今克什米尔北部之兴都库什山或喀喇昆仑山及帕米尔南部山地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乌秅国“其西则县度……县度者石山也,溪谷不通, 以绳索相引而度”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阿钩羌国“国西有县度山,其间
即今江西分宜县西北杨桥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5:分宜县西北有杨桥。
又称西佐支线。为京汉铁路支线。自今河北邯郸市南马头西至峰峰(即西佐)。长20.6公里。今为马磁线的一段。
指今四川奉节县东至湖北宜昌市西长江三峡之山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奉节县:三峡山“谓西峡、巫峡、归峡。俗云:巴东三峡巫峡长,清猿三声泪沾裳。即禹疏以导江也,绝峻万仞,瞥见阳光,不分云雨”。
在今湖北浠水县西七十里巴河镇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巴水“又南径巴水戍”。即此。
①宋置,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延水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6延安府:永宁关“在延川县境,路通绥德。宋置,元废”。②亦名延绥关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清涧县东七十里。后废。③金改永宁寨置,属石楼县。在今山西石楼
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(前272) 置,治所在宛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以在中国之南,而有阳地,故曰南阳。” 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,湖北丹江口市以东,河南鲁山县以南,河南
①东汉本初元年(146)改乐安国置,治所在高菀县(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)。西晋初改为乐安国,元康中复为郡。南朝宋移治千乘县(今山东广饶县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广饶、高青、寿光等县市地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南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