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柘山
在今广东平远县治大柘镇附近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平远县图表:“又东超竹岭,其北大柘山,绵延而东南小柘山,去城南五十三里。”
在今广东平远县治大柘镇附近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平远县图表:“又东超竹岭,其北大柘山,绵延而东南小柘山,去城南五十三里。”
十六国西凉都城敦煌 (今甘肃敦煌市)城内的宫殿。《晋书·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》 载:“仍于 (敦煌) 南门外临水起堂,名曰靖恭之堂,以议朝政,阅武事。图赞自古圣帝明王、忠臣孝子、烈士贞女,玄盛亲为序颂,
在今江苏高邮市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魏黄初中,曹丕以水军伐吴自广陵还,战舰搁浅于此。曹丕“谓分半烧船于山阳池中”,指此。
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良富,接赣县界。清置东塘水汛,有把总驻防。
①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太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清江县:太平市“在府(今临江镇)西南三十里。元时有巡司,明初革”。②即今广东清新县西南太平镇。明、清置回岐巡司于此。
①一名白鹿山。在今四川南江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7巴州:公山“在难江县南二里。不与诸山相连,四面状如公字,因名”。②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顺州:公山“在治(今顺州乡西北州城)北七里
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一》:鸿禧观“在会稽县治东北三里,即唐贺知章宅,置为观,名千秋,宋改今名,为朝官典领之地。明永乐中,又改为明真观”。
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汾河西岸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元兴元年(402),后秦姚为北魏军包围于柴壁,“秦王兴将兵四万七千救之,将据天渡运粮以餽平”。胡注:“柴壁在汾东,天渡盖汾津之名,在汾水西岸。”在今山西省
清置,即今贵州黔西县西五十里西溪乡。旧有外委驻守。
唐贞观三年(629) 析薛城县置,属维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32盐溪县: “有盐溪村,因为名。” 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北不孟乡境。永徽元年 (650) 省入定廉县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二年(628年)析薛城县置,治
即庐山。在今江西北部,耸立于鄱阳湖、长江之滨。相传殷周时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,故名。即“庐山(1)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