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溶江
古名沩水,又名融江、大融江。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大融江“亦曰大溶江”。
古名沩水,又名融江、大融江。今广西东北部漓江上源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桂林府一》:大融江“亦曰大溶江”。
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小竿岭上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亦派兵戍守。
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溶江北岸福禄乡。清光绪 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怀远县图: 西北有福禄塘。
隋开皇五年 (585) 改潼州置,治所在巴西县 (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)。《元和志》 卷33绵州: “因绵水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金山郡。武德元年 (618) 复改为绵州,天宝元年 (7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二十三里南窖乡东安村。盛产煤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46房山县图:西北有东安子村。
北宋咸平三年(1000)置,属建州。故址在今福建建瓯市东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建州:丰国监在“州城东北。咸平三年置,铸铜钱”。北宋咸平三年(1000年)置,故址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北。属建州。铸铜钱,元
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凤州置,治所在梁泉县 (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凤县及甘肃徽县、两当二县地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凤州,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河池郡,乾元元年(758
即莘。又作姺或侁。在今山东曹县北十八里莘冢集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《索隐》引《系本》:“鲧取有辛氏女。”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西南海滨。旧为沙洲,称五鲲身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独立纪》 载: 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日军侵台时,台湾军民迎战日军,“周明标、张占魁两营驻喜树庄”。即此。后因港口淤塞,喜树港已
又名垓下聚。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,沱河北岸。一说在今河南鹿邑县境。《史记· 项羽本纪》: 汉高帝五年 (前202),楚、汉两军在垓下决战,项羽大败。张守节 《正义》: “垓下是高冈绝岩,今犹高三四丈,其
即察雅。在今西藏察雅县东。清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18:“西番(藏)语:扎克,大山峰也。雅布,檐也。地有山峰,下瞰如檐,故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