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路
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太和县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及保山、腾冲、泸水、施甸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废为府。
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并上、下二万户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太和县(今云南大理市大理镇)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泸水、云龙、洱源以南,宾川、巍山以西,腾冲、保山、施甸以北地区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大理府。
蒙古至元七年(1270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太和县(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及保山、腾冲、泸水、施甸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废为府。
蒙古至元七年(1270年)并上、下二万户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太和县(今云南大理市大理镇)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泸水、云龙、洱源以南,宾川、巍山以西,腾冲、保山、施甸以北地区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大理府。
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武陵县:“《志》云,龙阳县(今汉寿县)西三十里有崇神潭,即九潭也。其在武陵境内者凡二潭,今有九潭河泊所,置于府东三里。”
明成化二十三年(1487)分安吉县置,属湖州府。治所在今浙江安吉县西南孝丰镇。以乡名县。正德二年(1507)改属安吉州。清乾隆三十八年(1773)复属湖州府。民国初属浙江钱塘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
①一名茹兰溪。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南,为尧渡河支流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建德县有兰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“尧城溪”条下:“茹兰溪亦在县东南。源出迎春、朝霞二洞间,西流会尧城溪,达东流县,入大江。”②钱
在今陕西彬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七年(624),突厥颉利、突利两可汗帅万余骑“陈于五陇坂”,秦王李世民诣阵晓以利害,突厥与盟而退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彬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武德七年(624年)突厥颉
①西汉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二十里。北魏太平真君三年 (442) 并入武城县。太和二十一年 (497) 复置,属安德郡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德州。大业初并入安德县。②南朝宋
一作英氏。夏代封国。偃姓。在今安徽金寨县东南。《史记· 夏本纪》: 禹 “封皋陶之后于英、六”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六年 (前644),“齐人为徐伐英氏”。春秋时为楚所灭。古国名。夏封国,偃姓。又作英氏
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 “自高昌壁北通后部金满城五百里。” 唐置金满县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东汉属车师后部,或讹作“金蒲城”,戊己校尉屯此。永元三
亦名容山。在今广西容县、北流县西北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主峰梅花顶在北流与玉林市界上,海拔1276米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4容州:大容山“在州西北。山阳有观曰棋真。唐开元间,有樵者见二人对弈。今石枰犹存”。
元至元中置,属定远府。治所在今贵州麻江县北二里。明洪武十六年 (1383) 改置麻哈长官司。古县名。元至元年间置,治今贵州省麻江县。属顺元宣抚司。明时改麻哈州。
元大德元年(1297)升全州置,治所在全宁县(今内蒙古翁牛特旗)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、赤峰市以北地。大德七年(1303)升为全宁路。元大德元年(1297年)升全州置,治全宁县(今内蒙古翁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