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竹县

大竹县

唐久视元年(700)置,属蓬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渠县北六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38大竹县:“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。”至德二年(757)改属渠州。宝历元年(825)废。五代后唐同光三年(925)复置。北宋景祐三年(1036)废。南宋绍兴二年(1132)复置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)移于木门镇(今四川大竹县),属渠州。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属广安州。清嘉庆十九年(1814)属绥定府。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在四川省东部、华蓥山东北麓,东邻重庆市。属达州市。面积 2074.6 平方千米。人口104.8万。辖5镇、5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竹阳镇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年)置潾山县,治今县东南。为潾州、潾山郡治。隋开皇初废州、郡、县。武周久视元年(700年)析宕渠县置大竹县。以地产大竹故名,《太平寰宇记》大竹县:“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。”唐宝历元年(825年)省大竹入潾山县。五代前蜀复置,仍属渠州。北宋改“潾”为“邻”,景祐三年(1036年)省大竹入流江县。南宋绍兴三年(1133年)复置。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邻山、邻水两县省入大竹县,县治徙不门镇(今竹阳镇)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属广安州。清属绥定府。1913年属川东道,1914年属东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大竹专区。1953年划属达县专区,1968年属达县地区,1993年属达川地区,1999年属达州市。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带。西部华蓥山与东南明月山之间绵延铜锣山,三山呈“”字平行排列,纵贯县境。东柳河北流经华蓥、铜锣两山之间,铜钵河北流经铜锣山北段东麓,西河、东河均南流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,苎麻产量占全国12%。茶叶、柑橘著名。有煤、天然气、石灰石及铁矿。有采煤、麻纺、机电、轴承、氮肥、皮革等工业。精干麻、美术陶瓷、水泵钳、服装等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。土特产以“二郎竹席”驰名。川鄂、汉渝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清建白塔和东湖公园等。大竹县有“竹乡”美称,以“蒲苞竹山”为最有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历镇

    即今江西定南县驻地历市镇。明、清置巡司。1928年定南县迁治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西省定南县历市镇。明洪武初置巡检司,嘉靖中拨指挥镇守,筑城,移巡检司驻城中。后罢指挥。崇祯初移安远太平营兵防守。清顺治九

  • 麦大力庙

    即美岱召。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美岱召。清康熙间范昭逵《从西纪略》三:“十六日卯刻起营,已刻至麦大力庙。”

  • 山口汛

    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南山口镇。为海防要地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
  • 广宁监

    北宋咸平三年(1000)置,属江州。铸铜钱。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江州:广宁监在“州南一百二十步”。后废。北宋咸平三年(1000年)置,在今江西省九江市。属江州。铸铜钱。

  • 南岩

    ①在今浙江新昌县西。《陈书·钱道戢传》:南朝陈天嘉元年 (560),道戢 “领剡令,镇于县之南岩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大佛岩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67阆州: 南岩 “在阆中县东南五里,亦曰大像山,

  • 割林河

    即葛林河。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格林河。《明太宗实录》 卷61: 永乐七年 (1409) 正月乙丑,“赐割林河、奴儿干等处来归野人万户头目宴”。

  • 清苑河

    亦名沈水。即古卢水。源于河北满城县东一亩泉,东南流绕保定市城,东入大清河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2保定府: 清苑河 “在府西二里,源自鸡距泉,至此分流绕城南北,至东合流入黄狗窳”。

  • 太湖县

    北齐改太湖左县为太湖县,属龙安郡。治所即今安徽太湖县。隋开皇三年(583)改为晋熙县,十八年(598)复为太湖县,属熙州,大业初属国安郡。唐属舒州。宋属安庆府。元属安庆路。明属安庆府。民国初属安徽安庆

  • 嘉应寺石塔

    即治平寺石塔。在今河北赞皇县东南十里嘉应寺村北。

  • 黄金濑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之南畔名黄金濑,濑东有黄金浦。” 《艺文类聚》卷83引 《幽明录》 曰: “巴丘县自金冈以上二十里,名黄金潭,莫测其深。上有濑,亦名黄金濑。古有钓于此潭,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