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竹岛
在今山东长岛县长山岛东北海中。其西有小竹岛。苏轼《北海十二石记》: “登州下临大海, 目力所及,沙门、鼍矶、车牛、大竹、小竹凡五岛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沙门岛,“其相联属则有鼍矶岛、牵牛岛、大竹岛、小竹岛,历历海中,苍秀如画”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竹岛“在蓬莱县东北。小竹岛在长山岛东,大竹岛在小竹岛东”。光绪《登州府志》卷3:“每春夏海市,大小二岛多现竹林,故名。《旧志》云岛中产竹,殊误。”
在今山东省长岛县东北海中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大竹岛在小竹岛东,即此。
在今山东长岛县长山岛东北海中。其西有小竹岛。苏轼《北海十二石记》: “登州下临大海, 目力所及,沙门、鼍矶、车牛、大竹、小竹凡五岛。”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沙门岛,“其相联属则有鼍矶岛、牵牛岛、大竹岛、小竹岛,历历海中,苍秀如画”。《清一统志·登州府》:竹岛“在蓬莱县东北。小竹岛在长山岛东,大竹岛在小竹岛东”。光绪《登州府志》卷3:“每春夏海市,大小二岛多现竹林,故名。《旧志》云岛中产竹,殊误。”
在今山东省长岛县东北海中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大竹岛在小竹岛东,即此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。治所在今云南丽江坝子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。吐蕃废。
即傅宅市。今浙江浦江县东北四十里白马镇。
唐天授三年(692)置,属洛州。治神都从善坊(今河南洛阳市)。长安二年(702)废。古县名。武周天授三年(692年)析洛阳、永昌二县置,治今河南省洛阳市市区西。属洛州。长安二年(702年)废。
在台湾与福建二省之间。自东北到西南长约300公里,宽约200公里,最狭处仅130公里。水深大部不足100米,东南部深达200米以下;最大海深度1680米, 最浅处仅40米。当东海、南海航运要冲。明代航
即今贵州正安县南米粮乡。《清一统志·遵义府》 “牛角巷铺”条下:又有“米粮渡铺”等, 皆戍守处。
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南十五里。《诗经·齐风·还》: “子之还兮,遭我乎峱之间兮。” 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南。《诗经·齐风·还》:“子之还兮,遭我乎峱之间兮。”即此。
即今安徽贵池市西南六十里秋浦河西岸殷汇镇。清乾隆八年 (1743),李阳河镇巡司移驻于此。
1928年于天津县城区置天津特别市,1930年6月改为天津市,隶属行政院。同年10月,改为省辖市,为河北省治。1935年复升为院辖市。1937年日军占领后,改特别市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仍为院辖市,1
在今浙江龙游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26:“晋改太末为龙丘,以县东龙丘山为名。”《寰宇记》卷97龙游县:龙丘山,“《东阳记》云: 山有九石,晴明远望尽如芙蓉,有龙丘苌隐处,因名龙丘山”。
即今福建光泽县治杭川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光泽县: 杭川驿 “县治西。宋置。熙宁中,迁县治南。明朝洪武六年迁今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