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社山
即修觉山。在今四川新津县南,当邛崃水(南河)注入岷江处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秦李冰“又通笮道文井江……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武阳天社山下,合江”。东汉建安二十一年(216),犍为太守李严“乃凿天社山,寻江通车道、省桥,梁三津,吏民悦之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1新津县:“天社山在县南三里,在成都南百里。北枕大江,南接连岭,每益土有难,人多依焉。”
即修觉山。在今四川新津县南,当邛崃水(南河)注入岷江处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秦李冰“又通笮道文井江……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武阳天社山下,合江”。东汉建安二十一年(216),犍为太守李严“乃凿天社山,寻江通车道、省桥,梁三津,吏民悦之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1新津县:“天社山在县南三里,在成都南百里。北枕大江,南接连岭,每益土有难,人多依焉。”
东汉改汁方县置,属广汉郡。治所即今四川什邡县。西晋改为什方县,属新都郡。南朝宋改为什邡县。齐又改为什方县。北周闵帝改为方亭县,武帝省入雒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置,属益州。垂拱二年(686)改属汉州
西汉置,属西河郡,为西部都尉治。治所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红庆河乡古城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王莽天凤元年 (14),匈奴伊墨居次云,须卜当 “遣人之西河虎猛制虏塞下”。即此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
赤水河主要渡口之一。在今四川古蔺县东北太平镇。清光绪《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》卷2:太平渡口在“治东三百六十里”。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“四渡赤水”主要渡口之一。当年指挥所旧址建有纪念塔及四渡赤
亦作泥朴处、尼布潮、尼布抽、尼布绰、你不楮。即今俄罗斯赤塔州东涅尔琴斯克。清《平定罗刹方略》卷4:索额图奏言:“尼布楚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。”17世纪40年代被沙皇俄国侵占后,建筑城堡,作为东侵雅克萨
明洪武中改兴州置,属北平行都司。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西南滦河镇西南。永乐元年(1403)迁治玉田县(今河北玉田县)。后废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置,治今河北省承德市西滦河镇西南喀喇河屯。属北平行都司。
战国燕邑。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附近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 “燕亦筑长城,自造阳至襄平。”《集解》 引韦昭曰: “地名,在上谷。”古邑名。战国燕邑。在今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以北滦河上游闪电河一带。燕筑长
北宋大观三年 (1109) 置,属纯州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八十里。宣和三年 (1121) 改为砦。
亦作坛木坪。即今四川巫溪县北坛木乡(坛木坪)。清光绪《大宁县志》卷1:坛木坪“(北)一百里”。
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置,属晋安郡。治所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南。南朝宋废。古县名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置,治所在福建省长汀县东南。属晋安郡。南朝宋废。
即泇河。明万历间开凿, 自夏镇(今山东微山县)附近李家口引运河水,东流合彭河,又合氶、泇、沂等水,出邳州直河口(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皂河集西)入黄河,全长二百六十里。自后运道由泇河经微山湖东,西北直达济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