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胎山
在今河北东光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光县“有天胎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东光县:天胎山在“县南十里。土阜隆起,南临靳河。一名天台山”。
在今河北东光县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光县“有天胎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东光县:天胎山在“县南十里。土阜隆起,南临靳河。一名天台山”。
即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南椗。见于清 《海国闻见录》 图。
1935年析灌云县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连云港(今江苏连云港市)。1949年改为新海连市。1952年划归江苏。1961年改为连云港市。1935年由灌云县老窑置市,治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北连云港。以境内连岛
唐垂拱二年(686)分益州置,治所在雒县(今四川广汉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汉、德阳、绵竹、什邡、金堂等市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德阳郡,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汉州。南宋端平中废。元中统元年(12
北周天和二年 (567) 置,为恒州治。治所在盩厔县 (今陕西户县西北三十五里)。建德三年(574) 废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盩厔县(今陕西户县西北)。属恒州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户县一带。建德
北周大象二年(580)改邺县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。隋开皇十年(590)复为邺县。古县名。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改邺县置,治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。为魏郡治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复
资水在湖南益阳市及益阳县附近之地称益阳江。《水经· 湘水注》: “湘水左会清水口,资水也,世谓之益阳江。” 又 《水经·资水》: 资水 “又东北过益阳县北,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,东北入于江也”。郦道元注
即宗喀。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。
元北境部族,并为地区名。火里又译豁里,秃麻又译秃马惕。即今贝加尔湖东西地区,俄罗斯布里雅特共和国境。《史集》(第1卷第1册):巴儿忽、火里、秃麻等部居住在巴尔忽真·脱古木地面,在薛良格河的那边,蒙古之
①北周天和二年(567)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,寻改为中江县,属资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隋开皇元年(581)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。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玄武县置,属潼川府。治所即今四川中
即今新疆乌恰县东北之苏约克 (恰克马河)。《清一统志 · 喀什噶尔 》: 博罗和硕河“在喀什噶尔东北,玉斯屯阿喇图什西南二十里。源出西北山中,东南流过阿喇图什而止,不通大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