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平桥

太平桥

①在今安徽歙县西练江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歙县:太平桥“在府城西。《志》云:宋时自府城西南紫阳门达水西,有石桥,后废。驿道所经,出麻坑七里,溪两渡,或遇涨潦,辄邮传不通。端平初,郡守刘炳于西门筑浮桥跨溪,亘五十余丈,名曰庆丰。且伐木石以开新路,遂避两渡之阻。元末兵毁。明初架木为之,曰太平桥。一名河西桥”。

②在今江西南城县城东旴江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南城县:太平桥“在府城东旴江上。宋嘉定中建,名万寿桥。横江为垒,凡十有三,跨梁其上,长百余丈。德祐二年毁。元至元二十九年复营之,明年工毕,改曰太平桥,明朝成化七年圮,寻复修建”。《清一统志·建昌府二》:太平桥“本朝康熙元年重建”。

③在今江西玉山县东北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11广信府玉山县: “县东至太平桥四十里。”清有巡司驻此。

④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南三十里。清道光《南部县志》卷2:太平桥“上至保宁、下至顺庆要路,久圮。嘉庆十年,太平寺僧正文捐资修,僧华林重修”。


(1)在浙江省绍兴县柯桥镇浙东运河上。明天启二年(1622年)建。清乾隆六年(1741年)、道光五年(1825年)相继重建。今桥建于咸丰八年(1858年)。桥头有重修碑记四块。拱桥顶部“太平桥”三字清晰可见。其望柱、栏板、抢鼓上图案雕刻精美。(2)原名庆丰桥,又名河西桥。在安徽省歙县城西练江上。是一座纵列式发券的大型石拱桥,长260米,宽9米,16孔。据民国《歙县志》载:桥建于南宋端平元年(1234年),木质,明弘治年间始易以石。明、清均有修建。规模宏大,雄伟壮观,为安徽省最大的古桥。古人有“秋河似练天如水,十里澄江月满桥”的诗句记其胜。原有桥心石亭,1969年毁于洪水。桥西端有太白楼。为芜湖、杭州至屯溪,南京至景德镇等交通枢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宋江

    ①即今四川兴文县东境之古宋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泸州卫:宋江“在卫治东。《志》云:源出大坝儿北洞,即今叙州府兴文县界也……北流径江门驿,至纳溪而注于大江”。光绪《泸州志》卷2:宋江,“《唐志》云:泸州

  • 敛州

    唐永徽二年 (651) 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

  • 光武泉

    在今山东枣庄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峄县:光武泉在“县西北五十里。引流为巨龙河。相传光武征董宪时, 曾驻于此。下流合于泇河”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0谓“光武驻跸之说殊属附会,光武当为元武。元武为北方宿

  • 金太祖陵

    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陵寝。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十五里大房山支脉云峰山麓。《金史·太祖纪》 载: 天辅七年 (1123) 八月 “戊申,上崩于部堵泺西行宫,年五十六”。部堵泺西行宫在今吉林松原市 (旧

  • 敦煌县

    西汉置,为敦煌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“应劭曰: ‘敦,大也。煌,盛也。’” 其说不足据。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: “大咸之山……又北三百二十里,曰敦薨之山……敦薨之水出焉,而

  • 石照山

    一名石镜山。在今安徽绩溪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石照山“在绩溪县东五里。有石高二丈,光可以鉴。旁有石照院”。

  • 箬岭

    ①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武康县: “箬岭在县 (治今武康镇) 西南三十五里,《志》 云: 山多箬竹,亦曰箬岘山。”②在今安徽歙县西北与黄山区 (原太平县) 交界处。宋淳熙 《新安志》

  • 张兰镇

    清置,属介休县。即今山西介休市东北三十五里张兰镇。在山西省介休市东北部、汾河南岸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4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张兰,人口 5170。古称张南,后讹为今名。1949年属介休县一区。19

  • 法华山

    ①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北十八里。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: 法华山 “在乌程县西北十八里。苏轼有 《与胡祠部游法华山》 诗”。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明田汝成 《西湖游览志》卷9: “法华山去灵隐山后可里许,去

  • 塞门县

    唐初置,治成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境。旋废。开元二十六年 (738) 改置怀德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