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湖山

太湖山

①在今安徽含山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含山县“龙洞山”条下:“太湖山在县南七十里。旧有湖,岁久湮废。山奇峰十余,削立秀挺,状如列戟。”

②又作大湖山。在今福建闽清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太湖山“在闽清县东十里。山椒有湖,约半里许”。

③即今福建德化县西北大龙湖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6泉州府:太湖山“在德化县西。四面崔嵬, 山顶平广,数丈内有池丈许,影涵太空”,故名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德化县“戴云山”条下:“又西里许曰太湖山,……俗曰龙湖,又名青草湖。山形如船,亦名飞船山。”

④一名大湖山、圣湖山。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南,石陂溪出此。《寰宇记》卷101建州浦城县:太湖山“在县西南一百里。《记》云,太湖山,一名圣湖山。湖在山顶,昔有采药者至此湖畔,见满湖芙蓉,涉水采之,乃石也。亦有禽鸟远如飞翔,近视则石”。

⑤在今江西定南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定南县:太湖山“在县(治今老城镇)东北五十里。高数百仞”。

⑥一名壶山、大狐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比水注》:“太胡山在比阳北和东三十余里,广圆五六十里。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太胡者也。”

⑦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:“太湖山在府东北五里。”


(1)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北,乐清、温岭、台州三县市交界处。海拔734米,顶有天然湖,常年积水,名由此得。 (2)在安徽省含山县南,合芜公路斜贯腹部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有奇峰十余,峭立挺秀,主峰海拔441米。山上有古刹普明塔院(即普明寺,一称太湖寺),前为大雄宝殿,后为肉身殿,香火鼎盛时期,游客云集,有“小九华”之称。山麓有湖,久湮。山中林木茂盛,设有林场和中型养鹿场,并产多种中药材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隆庆右卫

    明永乐二年 (1404) 改居庸关千户所置,属北平都司。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北居庸关北口。宣德五年 (1430) 移治怀来卫城 (今河北怀来县东南),隆庆元年 (1567) 改名延庆右卫。清初废。明永乐三

  • 水峡堡

    亦名水流崖堡。明成化四年(1468)置,属泸州卫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泸州卫“洞扫堡”条下:“水峡堡在卫东南一百里,亦曰水流崖堡。”后废。

  • 六顶山古墓群

    在今吉林敦化市南十里牡丹江右岸六顶山南坡,是唐代渤海国前期王室、贵族墓地。墓群分东、西两区,地面有封土八十余座。1949年发掘的贞惠公主墓,墓室长方形,四壁用岩石平砌,顶盖大石板,以砖铺地。出土墓志一

  • 坤长山

    一名旗山。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39袁州府: 坤长山 “在府城西。山自坤方来,连亘甚远,因名”。《清一统志·袁州府》: 坤长山 “在宜春县西南七里”。

  • 宋家营

    即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二十里宋家营乡。清光绪《丰润县志》卷9:宋家营“相传唐太宗征辽,建营于此,于南设煅炉,制造兵甲,皆送于此收贮,故名送甲营。今名宋家营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东南部。属小集镇。

  • 赵斤站

    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左岸沙文斯克。元 《经世大典》: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 “赵斤站”。明改沼阴站。

  • 斗子岩

    在今浙江诸暨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诸暨县:斗子岩在“县南四十里。形高如斗,峻不可上,即胡德济败张士诚兵处”。

  • 盐井湾场

    即今四川井研县东北研经镇。清光绪《井研县志》 卷4: 盐井湾场 “旧名苦茨溪,创自雍正十三年。东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马家砦

    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故城县:马家砦,“旧传红巾寇乱(按:此为对农民军的侮称),居民于此树栅,据崇冈茂林以为固,寇不能犯”。

  • 小姑山镇

    亦作小孤山镇。即今安徽宿松县东南长江滨复兴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宿松县:“有小姑山巡检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