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契丹

契丹

古东胡诸后裔的一支,初附宇文部,4世纪中叶宇文部败散,始分出,号契丹。居地在辽河上游潢河 (今西拉木伦河)、土河 (今老哈河) 流域。传说其始祖生八子,后裔衍为八部。北魏时,八部各入贡,交市于和龙 (今辽宁朝阳)、密云间。隋末唐初组成部落联盟,酋长姓大贺氏。贞观二年 (628),归附唐朝。二十二年,唐于其地置松漠都督府,以其酋长为都督,赐姓李; 又置羁縻州十,以各部首领为刺史,隶于都督。唐高宗末年以后,时叛时服,并且依附突厥。开元中,大贺氏衰,旧八部瓦解,迭剌部首领涅里重建新八部联盟,推遥辇氏阻午为可汗,而自任夷离堇,掌握军政大权,唐朝授为松漠都督。后服属于回纥汗国。回纥汗国亡,复归顺唐朝。唐朝末年(907),涅里后裔耶律氏贵族阿保机取代遥辇氏任可汗。五代梁贞明二年 (916),耶律阿保机效中原制度建立契丹国,自称 “天皇帝”,城西楼为皇都 (后称上京,今内蒙古巴林左旗)。先后西征服奚、吐浑、党项、阻卜 (鞑靼) 等部,北征服室韦、于厥等部,东灭渤海国,南侵中原。契丹太宗会同元年 (938),得后晋所献燕云十六州之地。大同元年 (947),改国号为辽。北宋宣和七年 (1125) 为金所灭。契丹人多与汉人、蒙古人、女真人融合。另一部由耶律大石率领,西迁建立西辽 (1124—1211),后建都虎思斡耳朵 (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以东楚河南岸),又称哈剌契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灵光寺

    在北京市西山支脉翠微山东麓。是八大处中第二处。创建于唐大历年间。初名龙泉寺。辽咸雍七年(1071)增建招仙塔。金大定二年(1162)重修,改名觉山寺。明成化十四年(1478)再修,改名灵光寺。1900

  • 元氏

    战国时赵元氏邑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十一年(前255):“城元氏。”《集解》:“《地理志》常山有元氏县。”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孝

  • 居风县

    西汉置,属九真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北马江南岸。三国吴改为移风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。属九真郡。三国吴改为移风县。东汉建武十九年(43年),马援南入九真至居风,即此。

  • 良各庄

    即今河北易县西北梁各庄镇。《清一统志·易州》:良各庄“在州城西十五里。为展谒泰陵往来孔道,建有行宫”。

  • 嘎他

    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三十里。明、清时左能寨长官司治此。哈尼语 “嘎” 为路,“他” 为上面,意即路上边的村寨。

  • 募役

    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花江镇。民国时设县佐。

  • ①又作聃或冉。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在今安徽临泉县。春秋时为蔡国所灭。《春秋》:文公三年(前624),“伐沈,沈溃”。《左传》:定公四年(前506)“夏,蔡灭沈”。②古国名。在今山西汾水流域。《左传·昭公

  • 雷山

    ①在今浙江宁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宁海县: 雷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有三十六峰,亦曰三十六雷山”。②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。唐柳宗元 《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》: “雷山两崖皆东向,雷水出焉。”

  • 柏木芦寨

    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蒙自县: 柏木芦寨 “在县南据山,绝顶四面,悬崖峭壁,外建墩台,以据水道。又南渡江入交趾界。《滇纪》: 县南有雾露结箐,由此抵柏木芦寨”。

  • 河董城

    辽置,为辽防城之一。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市西克鲁伦河中游北岸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“河董城,本回鹘可敦城,语讹为河董城。久废,辽人完之以防边患。东南至上京一千七百里。” “皮被河出回纥北,东南经羽厥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