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威州

威州

①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怀集县(今广东怀集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怀集县 (除西北部分)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②唐贞观元年 (627) 改辽州置,为羁縻州,属幽州都督府。治所在威化县 (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六十里)。后废。

③唐贞观四年 (630) 改云州置,治所在河滨县 (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西岸)。八年 (634)废。

④唐开元年间升同起县置,治所在曲轭川 (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嵩明县地。天宝后废。

⑤唐大中三年 (849) 改安乐州置,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下马关镇北红城水古城。咸通三年(862) 移治鸣沙县 (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)。宋初废。

⑥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 置,治所在通远县 (今甘肃环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环县及庆阳县西北部。后周广顺二年 (952) 以避讳,改名为环州。

⑦北宋景祐三年 (1036) 改维州置,治所在保宁县 (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48威州: “以京递发潍州,误至维州,因改曰威州,谓唐置此州以威制西羌故也。” 辖境相当今四川理县地。元属成都路,治所在凤坪里 (今理县东北桃坪乡东之古城)。明属成都府。宣德三年 (1428) 迁于保子冈河西 (今汶川县西),十年 (1435) 迁于保子冈河东 (今汶川县)。清雍正五年 (1727) 废入保县。

⑧辽置,属黄龙府。治所在吉林农安县南新刘家镇附近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农安县南部一带。后废。

⑨金天会七年 (1129) 置,治所在井陉县 (今河北井陉县北威州)。蒙古宪宗二年 (1129) 移治洺水县 (今威县北古城),属洺磁路 (后改为广平路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威县及井陉县地。至元初又移治今威县。至正中省洺水县入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降州为威县。

⑩蒙古宪宗二年 (1252) 置,治所在洺水县 (今河北威县北五十五里古城,至元初徙今威县)。至正中省洺水县入州,属广平路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为威县。

(11)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为威楚路治。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。二十一年 (1284) 降为威楚县。


(1)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怀集县(今属广东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怀集县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。(2)唐羁縻州。武德二年以契丹内稽部落置辽州,治燕支城(无考),后侨治营州城(治今辽宁朝阳市)。贞观元年改名威州,后移治良乡县石窟堡(今北京房山区西北上石堡)。属幽州都督府。安史乱后废。(3)唐贞观十一年以突厥乌突汗达干部落置,侨治营州(治今辽宁朝阳市)境。属营州都督府。咸亨中改名瑞州,后陷入契丹,侨治良乡县广阳城(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东北北广阳城。属幽州都督府。安史乱后废。(4)唐大中三年(849年)以安乐州更名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下马关乡北红城水。辖境约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以东、同心县以北、吴忠市以南地区。五代废。(5)五代晋天福四年(939年)置,治通远县(今甘肃环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县。五代周广顺二年(952年)改环州。(6)北宋景祐三年(1036年)改维州置,治保宁县(今四川理县东北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理县及汶川县西北部。属成都府路。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省保宁县入州,为宣政院辖地。元末明玉珍复置保宁县为州治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又废县入州。宣德三年(1428年)徙治今汶川县岷江西岸,十年徙治今汶川县。属成都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废入保县。(7)辽置,治今吉林省农安县西南小城子,旧说在农安县东南小城子。属黄龙府。金废。(8)金天会七年(1129年)置,治井陉县(今河北井陉县东北威州镇)。辖境相当今井陉县。属河北西路。蒙古宪宗二年(1252年)徙治洺水县(今河北威县),至正中省县入威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降州为威县。(9)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云南楚雄市。二十一年降为威楚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宁河堡

    ①在今陕西佳县北朱家坬乡附近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晋宁军:宁河堡“地名哥崖岭,元符二年同砦赐名”。②即今甘肃和政县。明于此置和政驿。1929年又置和政县。

  • 前头旗

    又称前首旗。即和硕特前头旗。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。

  • 社子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西北。原为高山族平埔人麻少翁社地,后简称社子。据传清雍正三年(1725)起即有粤、闽移民来此拓垦。

  • 清水泊

    在今山东广饶县东北四十里,接寿光县界。淄水、女水、北阳水俱汇于此,即古巨定湖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2: 巨淀 “水泽名,县因氏焉,即今乐安 (广饶) 东北清水泊也”。

  • 正安州

    清雍正二年(1724)改真安州置,属四川遵义府。治所即今贵州正安县。雍正七年(1729)随遵义府改属贵州。1913年改为正安县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真安州置,治今贵州省正安县。属遵义府。1913

  • 范里镇

    即今河南卢氏县东南范里乡。清光绪 《卢氏县志》 卷2 《驿铺》: 东南路,“范里镇铺,三十里”。在河南省卢氏县东南部。面积338.5平方千米。人口3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范里村,人口 1910。春秋战国

  • 赤朗错

    又作次朗错。在今西藏南部,门隅地区达旺西南二十里。藏语意为万条路。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,为门隅三十二错、定(错、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)之一。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。

  • 阅武寨

   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约八十里云雾山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于潜县: 阅武寨 “在县 (今于潜镇) 西北五十里阅武山上。《志》 云: 山高三百丈,周四十里,吴越置寨于此,以备淮南”。

  • 荥渎

    古引荥泽之水,自今河南荥阳市境,东流至山东荷泽。亦曰南济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济水又东合荥渎。渎首受河水,有石门,谓之为荥口石门也。而地形殊卑,盖故荥播所道自此始也。……荥渎又东南流,注于济。今无水

  • 绛岩湖

    又名赤山湖、赤山塘。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升州句容县: “县西南三十里有绛岩湖。麟德中,令杨延嘉因梁故堤置,后废。大历十二年,令王昕复置,周百里为塘,立二斗门以节旱暵,开田万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