婺川县
元改务川县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。明属思南府。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59年复改务川县。1986年改设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。
古旧县名。元改务川县置,治今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镇。属思州安抚司。明洪武初改隶思南宣慰司,永乐十二年(1414年)属思南府。1959年复改名务川县。
元改务川县置,属思州安抚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。明属思南府。民国初属贵州镇远道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59年复改务川县。1986年改设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。
古旧县名。元改务川县置,治今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镇。属思州安抚司。明洪武初改隶思南宣慰司,永乐十二年(1414年)属思南府。1959年复改名务川县。
①南朝宋元嘉二年 (425) 改武城县置,属永平郡。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南武林镇。梁武帝大同年间交州刺史谘曾被封为武林侯。隋属永平郡。唐属龚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入平南县。②隋开皇六年 (5
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四十五里芦墟镇。清置汾湖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吴江市东部,汾湖、元荡、韩郎荡、淀山湖间。面积100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芦墟,人口1万。元杨维桢《游汾湖记》谓因汾湖畔芦苇滩
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之南社村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宜兴县图: 西北有南社镇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金坛市南部、长荡湖东岸。属儒林镇。人口约 2200。古代称祭土地神处为社,因与北社相对,故名南社。1950
一作漕。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滑县东二十八里。《左传》: 闵公二年 (前660),狄灭卫,“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,益之共、滕之民为五千人,立戴公以庐于曹”。即此。秦置白马县。(1)古国名。西周初分封的
①又名白沙河、巫咸河、姚暹渠。源于今山西夏县南中条山,径盐池北入永济县五姓湖,又西入黄河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 盐水 “出 (安邑县) 东南薄山,西北流径巫咸山北。……其水又径安邑故城南,又西流注于盐池
北魏末年废代名郡置,属化政郡。寄治夏州(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)。北周废。
即今四川荣县东南李子乡。清道光《荣县志》卷10:李子桥场在“县南五十里”。
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三街镇西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灵川县:西峰山“在县西北二里。高数百丈。三面峭拔,其中坦夷。上有龙泉,每日三涨三落”。
在今江西大余县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南安府: 南安守御千户所 “在府治西。洪武二十四年建”。
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的简称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)改江淮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杭州路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全省、上海市、江西省鄱阳湖以东及江苏、安徽两省长江以南地区。大德三年(1299)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