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山
在今山东宁阳县北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宁阳县“云山”条下:“县北二十里有伏山,一名佛山。其南有小山,谓之宁山。”
在今山东宁阳县北十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宁阳县“云山”条下:“县北二十里有伏山,一名佛山。其南有小山,谓之宁山。”
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: 新坑山 “岩谷深邃。土人常避兵于此。《志》 云,山产硃砂水产”。
三国吴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昭陵县 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冷水江市以南资水流域。西晋太康中改为邵陵郡。西汉时置,治昭陵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邵阳、新邵、邵东、新化、武冈、洞口、新宁
西汉甘露二年(前52)改大河郡置,治所在无盐县(今山东东平县东南)。以《禹贡》“东原底平”之义取名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市及汶上、东平等县地。西汉在此有铁官。东汉属兖州。西晋移治须昌县(今山东东平县西北
一名夜泊山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 “洪山” 条下: “夜泊山在城南三十里。明初太祖围武昌,其党张必先以潭、岳兵来援,至夜婆山,常遇春击败之。即夜泊山也。”
今吉林德惠县东、九台市西之饮马河。《明史·冯胜传》:洪武二十年(1387),“纳哈出将士妻子十余万屯松花河,闻纳哈出伤,惊溃。胜遣观童谕之乃降……还至亦迷河, 复收其残卒二万余”。
北宋置,属同谷县。在今甘肃成县西。(1)在辽宁省大洼县东南部。面积85平方千米。人口2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高坎,人口 4500。1935年海城县取“西部安宁”之意命名西安村,沿用至今。1951年属盘山
在今浙江江山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江山县: 琚公岭在 “县东南六十里。路通处州府遂昌、龙泉县”。
元至正十八年 (1358) 朱元璋改宜兴州置,治所即今江苏宜兴市。寻复为宜兴州。
在今山西沁源县西北六十里灵宝山南麓。民国《沁源县志》记载,唐乾符六年(879) 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避黄巢起义到此。景福二年(893)在此建寺,削发为僧,谥封先师菩萨,寺称先师禅院。北宋端拱二年(989)
在今湖北洪湖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沔阳州: 直步湖 “在州东南四十里。其湖受柳口、大马河及螺子滨、渣泽、李二湖等水入阳明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