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陵镇

安陵镇

①在今河北景县东十七里安陵乡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②即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五十二里大黄集东南安陵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济水又东径秦相魏冉冢南。冉,秦宣太后弟也,代客卿寿烛为相,封于穰,益封于陶,号曰穰侯……卒于陶,而因葬焉,世谓之安平陵。”北宋置安陵镇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曾移曹州治此,寻置安陵镇巡司。清末改为安陵集。民国间名冉堌村。1948年后复名安陵。


(1)古镇名。在今山东省菏泽市西南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为曹州治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河北省吴桥县西北部、南运河西岸。面积68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陵,人口720。汉安陵县治,附近又有十八陵,故名。西晋东安陵县治,北魏、隋、唐安陵县治。1949年设水波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乡,1992年改安陵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面粉、砖瓦、预制天花板等厂。京沪铁路、104国道经此。古迹有安陵古城址。(2)在河北省景县东部。面积58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陵,人口 1820。唐永徽年间此地为安陵县治,故名。宋废入将陵县,城遂废。明置巡检司于此。1953年建乡,1958年并入景州公社。1961年析建安陵公社,1983年复乡,1998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甘薯、棉花。有砖瓦、木器、橡胶、面粉加工、玛钢件厂及运输队等。有安龙公路。(3)在河南省鄢陵县中北部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18平方千米。人口5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安陵,人口3万。东汉起为鄢陵县治。1958年置城关公社,1962年改镇,1965年复公社,1983年又改镇,1986年改安陵镇。因古时安、鄢同音,古城(今鄢陵县城北9千米处)在战国时称安陵,故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等。有木器、机械、印刷、钢木家具、酿酒、水泥制品等厂。禹郸铁路、311国道、开龚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唐庄遗址、三灵俣冢、尸宙碑、乾明寺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蒙化厅

    清乾隆三十五年 (1770) 降蒙化府置蒙化直隶厅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。1913年废厅改县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降蒙化府置,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。直属云南省。19

  • 夜郎郡

    ①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分牂牁、朱提、建宁三郡置,属宁州。治所在夜郎县 (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)。辖境约当今贵州西南部及云南一隅。南朝梁大宝以后废。②南朝梁置,治所在夜郎县 (今湖南辰溪

  • 黄沙驿

    即今陕西勉县东黄沙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二》: 黄沙驿 “明置。本朝初设驿丞,乾隆五十五年裁”。

  • 珍珠桥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城内北京东路珍珠河上。始建于三国东吴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南京: 珍珠桥 “在洪武门大街”。1931年 “九 · 一八” 事变后,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,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

  • 三湖镇

    一名沙湖镇。即今江西新干县北赣江西岸三湖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6新淦县:“自界埠登舟顺流……至三湖圩。”(1)在江西省新干县北部、赣江西岸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湖,人口

  • 缺门城

    在今河南新安县西缺门山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二年 (759),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,“子仪至河阳,将谋城守,师人相惊,又奔缺门”,即此。

  • 白畎

    即白犬洋。今福建连江县东南白犬列岛。清光绪《七省沿海要隘全图》作白畎。

  • 徧城郡

    亦作偏城郡。北魏太和元年 (477) 置,属延州。治所在广武县 (今陕西延安市东北甘谷驿镇附近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市中部和北部地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北魏太和元年(477年)置,治广武县(今

  • 哈勒费延河

    即今黑龙江省逊克县东库尔滨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 哈勒费延河 “在黑龙江城西(按,应为东) 南四百六十里。源出西南兴安岭,东北流入黑龙江”。

  • 寻阳郡

   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(304)分庐江、武昌二郡置,治所在寻阳县(今湖北黄梅县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市以西,湖北广济以东的长江两岸地区。其后屡有伸缩。东晋咸和中移治柴桑县(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二十里)。南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