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道镇
即今山西定襄县北宏道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在山西省定襄县北部。面积62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宏道,人口1万。原名横道,后雅化为今名。1949年为定襄县六区,1953年设宏道乡,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,1961年设宏道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高粱、小麦、玉米、谷子和葵花子、药材、白麻、苹果。有针织、水泥、电杆等厂。为定襄、原平、五台三县市农产品集散地。公路通定襄、五台等地。古迹有北社洪福寺、西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西社为续西峰、续范亭的故里。
即今山西定襄县北宏道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在山西省定襄县北部。面积62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宏道,人口1万。原名横道,后雅化为今名。1949年为定襄县六区,1953年设宏道乡,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,1961年设宏道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高粱、小麦、玉米、谷子和葵花子、药材、白麻、苹果。有针织、水泥、电杆等厂。为定襄、原平、五台三县市农产品集散地。公路通定襄、五台等地。古迹有北社洪福寺、西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西社为续西峰、续范亭的故里。
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”《索隐》案:“皇甫谧云:‘黄帝生于寿丘,长于姬水,因以为姓。居轩辕之丘, 因以为名, 又以为号’。”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
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云南广南县。永乐元年(1403)迁治今云南昆明市。清康熙七年(1668)废。
在今山西临猗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 一》: 神羌堡 “在猗氏县东北十五里峨嵋坡。汉邓禹围安邑,定河东,屯兵于此。上有高密侯庙”。
1941年晋冀鲁豫边区由平遥县析置,属太岳区。治彭坡头 (今山西平遥县东南彭坡头)。1948年撤销,并入平遥县。旧县名。太岳抗日根据地设。1937年由平遥县析置,治彭坡头(今山西平遥县城关镇东南)。1
又名都蚤堡。即今广西融安县东南沙子乡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沙子堡“在融县东南一百里”。为要隘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东南。清时为戍守要地。
①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隅。《清一统志·平阳府》:大云禅寺“在临汾县城内安道坊。唐贞观中建。俗名铁佛寺。内有大铁佛,头上建浮图”。②在今山东青州市南云门山麓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二》:“旧在云门山后,明景泰
和硕特南右翼末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、兴海县东北。
在今山东嘉祥县西南五十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嘉祥县: 遂山 “其西有古洞,深二三里”。
1946年当地解放后由五常县析置,属松江省。治拉林镇 (今黑龙江五常市西北拉林镇)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1956年撤销,并入五常县。旧县名。1946年由五常县析置,治今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满族镇。1
①三国蜀先主刘备墓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先主传》: 建兴元年(223) 五月,先主 “梓宫自永安还成都,谥曰昭烈皇帝。秋八月,葬惠陵”。即此。今墓封土高12米,基墙周1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