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昌府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改夷陵州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在东湖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、长阳、兴山、巴东、秭归、五峰、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彝陵州置,治东湖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属湖北省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、长阳、五峰、鹤峰、巴东、秭归、兴山等市县地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十三年 (1735) 改夷陵州置,属湖北省。治所在东湖县 (今湖北宜昌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市和宜昌、长阳、兴山、巴东、秭归、五峰、鹤峰等县及神农架林区地。1912年废。
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彝陵州置,治东湖县(今湖北宜昌市)。属湖北省。辖境约当今湖北省宜昌、长阳、五峰、鹤峰、巴东、秭归、兴山等市县地。1912年废。
①在今山西运城市南中条山内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,“丁卯,至柳谷,观盐池”。即此。②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交河县: “自县北八十里有龙泉馆,又北入谷百三十里,经柳
春秋宋邑,后入楚。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。《春秋》: 襄公十年 (前563),公会晋侯、宋公、卫侯等 “会吴于柤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沭水注》 引京相璠曰: “宋地,今彭城偪阳县西北。” 在今山东微山县东
唐属北庭都护府。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北庭大都护府:“渡石漆河,逾车岭,至弓月城。”《新唐书·突厥传》:突骑施乌质勒“谓碎叶川为大牙,弓月城、伊丽水为小牙”。《新唐书·王方翼传》:“
当在今内蒙古乌审旗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4夏州朔方县: “故白城,一名契吴城,在县北一百二十五里契吴山。赫连中因山所筑,勃勃尝所叹美,故其子昌因立此城,以立勃勃之庙。”又名白城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西
北魏焉耆国地,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曲惠乡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万度归讨焉耆国,“击其边守左回、尉犁二城,拔之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南宁远镇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宾州厅《屯镇》:东南“一百里九十五集”。
即五篆山。在今广西东兰县西南八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庆远府》: 武篆山 “一名五篆山。耸秀菁葱,上多大猿奇鸟”。
①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祖州: “有祖山,山有太祖天皇帝庙,御靴尚存。……太祖陵凿山为殿,曰明殿。殿南岭有膳堂,以备时祭。门曰黑龙。东偏有圣&
又称千光王寺。在今浙江杭州市葛岭东北宝云山。乾德二年 (964),吴越国王钱俶建。北宋苏轼“宝云楼阁闹千门” 的诗句指此。
一名小埕堡。明景泰年间(1450—1456)置,属连江县。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筱埕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连江县:小埕寨在“县东百二十里海中,明初置。《筹海说》:小埕北连界于烽火,南接壤于南日。连江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