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应寺
在唐长安城道政坊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9: 宝应寺 “ 《代宗实录》 与 《会要》 曰: ‘本王缙宅。缙为相,溺于释教,妻李氏,实妾也。大历四年,以疾请舍宅为寺。代宗嘉之,赐以题号。’”寺内有韩斡等人绘画。
在唐长安城道政坊,今陕西西安市内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9: 宝应寺 “ 《代宗实录》 与 《会要》 曰: ‘本王缙宅。缙为相,溺于释教,妻李氏,实妾也。大历四年,以疾请舍宅为寺。代宗嘉之,赐以题号。’”寺内有韩斡等人绘画。
①北齐天保六年 (555) 置,治所在历阳县(即今安徽和县)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8引 《元和志》:“北齐以两国协和,故谓之和州。” 辖境相当今安徽和县、含山等县地。隋大业初改为历阳郡。唐武德三年(62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北十里。清雍正间尝置松桃厅于山下。
①汉以前大河 (河水) 的别称。《战国策·燕策》: 苏代说燕王: “齐有清济、浊河,可以为固。”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 齐 “西有浊河之限”。皆指黄河。②在今江苏铜山县西北。《清 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
即今台湾省台东县南太麻里溪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东州:“大苗里溪”等“并在州东南,入于海”。
西汉置,在今甘肃榆中县西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苑川水出勇士县之子城南山,东北流历此成川,世谓之子城川。又北径牧师苑,故汉牧苑之地也。羌豪迷吾等万余人,到襄武、首阳、平襄、勇士,至此抄苑马,焚烧驿亭
1914年由豫南道改置,属河南省。治信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辖境约当今河南伏牛山、沙河、洪河、维河以南地区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由豫南道改名,治信阳县(今河南信阳市)。属河南省。辖信阳、南阳、
即今四川成都市西十五里苏坡乡。清同治《成都县志》卷2:苏坡桥在“县西南十五里。架木为桥。……南岸温江,北界县界有场即名苏坡桥,跨清水河”。
即今山西新绛县西北泉掌镇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》 “杨庄堡” 条下: “ (绛州) 西北三十里有泉掌堡。”
在今山西隰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成侯十一年(前364),“秦攻魏,赵救之石阿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山西省隰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成侯十一年(前364年),“秦攻魏,赵救之石阿”,即此。
元置,属保宁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昌县东荔枝乡小宁村(杨柳村)山顶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保宁路:“初领新得、小宁二州。”至元二十年(1283)后废入阆中县。